• 54阅读
  • 0回复

DVD悄然面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8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DVD悄然面世
顾玉清
伴随着汹涌而来的信息化浪潮,世界电子技术发展似乎到了瞬息万变的地步。盒式录像带很快被光盘(VCD)取代,大多数人在惊叹之余,还未来得及享受这一成果,数字视盘(DVD)又悄然面世,从而翻开了电子时代的新的一页。
DVD是一项高科技产品。它的外表像光盘,以二进制的形式存贮信息,其最大特点是存贮容量大,单面数据容量大约等于一般光盘的7倍,即4.7吉字节,且音质和图像清晰度也是光盘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人们对DVD的发展前景普遍看好。
1997年,全球DVD市场逐步开始启动。目前,日本的松下、索尼,美国的康柏、英特尔、微软,韩国的三星和荷兰的飞利浦等大公司都纷纷推出自己的DVD产品。据预测,到2000年,DVD驱动器销售量将超过目前的光盘驱动器,销售额将由现在的3亿美元左右上升到40亿美元,而光盘驱动器的销售额将从目前的52亿美元下滑到34亿美元。这种市场变化显然将对家电、计算机和娱乐产业等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高额利润驱动下,世界各大厂商都为在未来的“数字化世界”里能先声夺人,展开一场激烈的竞争。美国厂商凭借技术的优势,从90年代开始就着手开发数字技术,使得美国在数字技术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计划在今后10年内,将视听产品从现在的模拟技术过渡到全数字技术,以求在全球市场上独占鳌头。日本公司在家电产品方面历来反应灵敏、迅速。然而,这次由于日本人长期陶醉于研制未能打开市场就被扼杀的高清晰度电视,延误了涉足世界数字技术领域的步伐,加之在数字软盘开发方面显得先天不足,所以,目前日本厂商在DVD领域还难以同美国人一争高下。为夺回失去的时间,日本人采取迂回战术,转而同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公司合作,并就数字视盘的标准达成一致。时下,日本松下公司已与美国音乐公司(MCA)建立了一家生产DVD的工厂。东芝公司也在加利福尼亚硅谷建立了20多家数字产品合资企业,试图利用美国技术和已立足的“滩头阵地”,再将DVD产品推向美国市场。
目前,DVD的商品化过程遇到的主要障碍是:缺少适合DVD播放的高质量节目;每台DVD机售价约600—800美元,价格偏高;在技术方面有待与现有视听产品兼容等等。这些因素都大大减弱了消费者的兴趣。为此,日本公司在加快软件开发的同时,正设法在降低成本上做文章,同时准备生产一种既可作游戏机使用,又能放视盘和唱盘的DVD系统。而美国科学家已研制成一种数字信号转换器,将数字电视信号转化成模拟信号输入传统的电视机,这样就可以收看数字电视节目。专家们认为,现在大家都把“宝”押在DVD上,但最终获胜的将是那些把DVD技术与计算机、娱乐硬件和信息高速公路结合得最为出色的公司。
DVD产品被视为世纪之交出现的又一棵“摇钱树”,围绕着它,世界各大厂商之间展开的较量,无疑将是一场激烈的商战。谁能在这场争斗中掌握主动,傲视群雄,谁就将会拿到打开“世纪之门”的金钥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