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农药当姓“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3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农药当姓“农”
新华社记者丁建刚
又到了加强田间管理时期,为防治各类病虫害,农民开始陆续花钱购置农药,但记者听到农民反映,如今的农药种类不少,用起来却挺麻烦。
首先是许多农药使用说明令人费解。例如,有的农药说明仅仅注明“每亩施××毫升”,很多农民弄不懂:这究竟是一次施用的量,还是每亩地所能施用的总量?一些进口农药的使用说明干脆没有中文。农民按着自己的理解操作,喷施浓度不是过大就是过小,结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再者,农民在稀释农药时很难找到既方便又标准的量具,每年使用农药,因没有量具,只好约估配兑,往往不是药力小达不到杀虫效果,就是药物浓度大而造成药害。
还有,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液体农药,瓶装容量都在500毫升以上,这对分户经营的农民来说,使用极为不便。往往是只需几毫升或几十毫升,却不得不买回一大瓶,用不了的放在家里既难保存,又不安全,扔了又心疼。
更有一些利令智昏的单位和个人把大量不合格产品带到农村,使难辨真伪的农民上当受骗。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还很低,而目前农药品种繁多,新的药剂、新的使用方法不断出现,如何科学、安全、有效地使用农药,成了农民的一块心病。他们迫切希望产销部门能把农药的性能、防治对象、使用浓度和注意事项写得更明白些,凡事能多替农民想想,比如农药容器能否换小些,瓶身或瓶盖上是不是带有计量刻度等。其实,经销者只要真正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许多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