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联村包户脱贫有路——湖南澧县扶贫活动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3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打好扶贫攻坚战

  联村包户脱贫有路
——湖南澧县扶贫活动调查
刘鲜日冯文元孟凡均
从1994年底开始,湖南省澧县县委,在全县开展了乡镇党委和县直局以上单位联系一个落后村、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包一个贫困户的“联村包户”活动。最近,我们对130多个局乡单位及所联系的130个村、承包的130个农户作了专题调查。
“联村包户”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扶持办法,确实使部分农村贫困户初步摆脱了贫困,推动了整个县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以众帮一,切实使一部分贫困户脱贫致富。市级贫困乡马溪乡河口村有位村民叫罗昌武,全家共7口人。1994年他家的全部收入只有4380元,人均626元,比全村收入水平低近200元。县国税局党组将他家选作了“包户”工作点,党组一班人多次了解情况,找准了罗家贫困的根源在于缺乏合理的安排和可靠的致富门路,为其制定了详尽的致富规划:一是帮助他儿子外出打工,增加收入;二是认真搞好田土耕种,保证口粮;三是下大力开展水稻制种和生猪养殖,作为致富的可靠门路;局里还适当注入了一定的启动资金和提供技术指导。通过税务局党组一班人的帮助和罗家一年的辛勤劳动,1995年全家纯收入增加到14822元,人均2117元,实现了一年脱贫。这样的例子在130家包户对象中还有很多,据调查,有108户两年来纯收入增长在一倍以上。
发挥优势,全面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中武乡斑竹村是典型的山丘区,县供销社带动村民围绕丘岗开发做文章,并与村组干部一道带领群众大力种植优质柑桔,投入1万元资金帮农户购买桔苗。通过一年试验,二年推广,现在该村新老桔园达到了500亩的规模,全村一年的柑桔收入就达30多万元。在联村活动中,县直各联系单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村支部一起认真分析村情,挖掘潜力,推广多种实用有效的农业科学技术,实施富民、富村工程。据初步统计,新立高效益型种养项目30余个,扶持养殖、种植专业户2000多个,组织开发山、水面积6000余亩,现已基本见效。
固本清源,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所有“联村包户”单位都从强化教育、提高村民素质入手,加强了对所联系村教育设施的改善。据调查统计,到1996年底止,130个联系村大都新建或整修了设施齐全的村办小学,大部分村还因陋就简地办起了农民夜校,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学习党的各项富民政策等都有了一个稳固场所。另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被各单位当作巩固脱贫致富基础,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措施。太青乡石板村处于太青山脚下,交通闭塞,经济条件相当落后,县交通局负责联系这个村后,多方筹措资金6万余元,开凿土石方3000多立方米,投工5000个,修通了一条长5.3公里贯穿各组的村级公路。据统计,各“联村包户”单位共帮助联系村整修村级公路35条近50公里,修桥涵15座,通电6个村(组),开通程控电话32个村,拉通广播5个村,修复水利工程60条处,建小型机埠18座,解决了5000多亩水田旱涝保收的问题。
多方入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武乡草堰村,一无资源、二缺资金。石油公司根据该村拥有的山林优势,提出将该村1993年全伐后没有补种的500亩村办林场全部栽种杉树。经过一个秋冬季的奋战,该村组织村民义务投工1.8万个,由石油公司投入资金2万元。杉树林场建成受益后,每年可给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元以上。据调查统计,在近两年的“联村包户”活动中,全县县直各联系单位共为所联系村直接投入资金近102万元,联系借贷资金1100万元,帮助兴办各类村办企业87家,为村级集体直接增加收入750万元,有效地促进了相对落后村集体经济的振兴。
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增长。在“联村包户”活动中,所联系村在周边农村农户中发挥了较好的典型示范作用,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县粮食局联系的余家台乡仁和村,经济基础较差,局党委决定利用本单位在生猪养殖方面的技术及其他优势,使生猪养殖迅速成为该村的一项主要产业,仅此一项一年人均增加收入150多元。周边几个村受其影响,较快地发展了生猪养殖,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这几个原先基础较差的村已步入全乡经济全面发展的先进行列。调查表明,在“联村包户”活动中,通过联系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90%的联系村生产生活有一定好转,80%以上村人均收入都已接近全县水平。到1996年底止,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750元,比1994年增加497元,增长了39.7%。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