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爱给予每一个学生——北京78中摘掉“基础薄弱校”帽子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3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育聚焦

  爱给予每一个学生
——北京78中摘掉“基础薄弱校”帽子纪实
本报记者王娜梅
择校生问题治本的办法是加强薄弱校的建设。近年来,北京市采取多种措施改变薄弱校面貌,使一些学校摘掉了帽子,北京78中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所中学建于1962年,唯一的一栋灰色教学楼的墙壁已斑驳陆离,教师们四五个人挤在一屋办公。1987年以前,北京78中是全市有名的“困难校”,学生犯罪率高达8.4‰,在全市“名列前茅”,而中考合格率却处在全区最后一位。每年招来的学生总是想方设法转走,入学时一班40个学生,最后只剩20—30个,全校学生不足300人。“后进生”达新生总数1/4多。教师、干部也人人思动,一下子走了三四十人,学校几乎到了停办的境地。经过9年的努力,这所学校于1995年甩掉了“基础薄弱校”的帽子,跃入宣武区二类校的行列。1996年该校成为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还荣获区交通安全、献血工作、综合治理、双拥、共建先进单位和区“无烟校”先进单位称号。现在,这一地区上不了重点学校的孩子,家长首先选择的便是78中。学校仅青年教师中就有董兴敏、蒋风、张竹翠等10名同志在宣武区教委组织的综合评优活动中获奖。学生中考合格率达90%以上,高中会考合格率、高考上线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职业班学生100%合格,全部被用人单位录用。
学校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热爱学生
基础薄弱校生源差。当年,被人们习惯称为“差生”的学生在78中每个班就占了1/4至1/3。对这部分学生,许多教师有“急躁情绪”,对学生怨言多、没耐心、没爱心、没信心。
为此,学校在教师中开展了以“热爱学生”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共同分析了“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认识到后进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面对繁多的考试,只要反复出现不及格或考分差,就会被同学、家长、亲朋、邻里认为是“差生”。学生开始并不相信自己“差”,但大家都讲他差,致使学生自己也失去信心,产生一种“受压抑的心理状态”,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自然低下。研讨活动使教师们认识到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们决心不嫌弃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转变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尖子生同样重要、同等光荣”的观念逐步被教师们所接受,并转化为对育人的强烈责任感。
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成为78中老师们一种自我要求。几年来,学校把“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来研究,使教师们在一些问题上达到共识,交流经验,研究办法。理论认识提高的同时,落实到实践,他们制定了学生考勤补充规定、学籍管理工作程序、预防学生流失的紧急措施等一系列控制学生外漂和流失的规章制度,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长、班主任一个班、一个班,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地找学生谈话,做家长工作。至今该校学生入学巩固率一直在100%。为使“后进生”的管理教育工作进一步落实,学校提出了“四级承包、二级管理、三无一创优”的后进生管理教育办法(措施),即班主任、年级组、政教处、校长、教育局逐级层层向上承包,签有承包责任书,实行对后进生的责任目标管理,使后进生得到教育转化。
德育入手
学校教育,重在育人。德育在育人工作整体中,起着统帅、协调和保证作用。该校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从德育入手的,在对学生进行德育过程中促进其转化,使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完成转化。学校建立了校长对德育工作全面负责的领导体制,完善了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以校长、书记、工会主席、团队干部、政教主任等参加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师生员工的德育工作。学校还与北京京剧院建立了美育基地,在怀柔县与部队建立了军训基地和少年军校,在陶然亭公园建立了德育基地和劳动基地,在昌平建立了社会调查基地,在几个商场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等等。这些基地,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深受学生欢迎。学校德育工作通过三个渠道完成实施:一是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二是团队组织——团支书、少年先锋中队——学生;三是学生会——班委会——学生。
学校抓“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使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成为有道德、有纪律、知法、懂法、守法的人,并逐步地教学生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他们聘请了法制辅导员,每学期为学生讲两次课,运用“宣教讲解”、“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处分分析”、“帮教小组”、“现身说法”等形式,深受学生欢迎,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科研先行
要改变学校的落后面貌,必须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针对学校实际,该校确定了“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办有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78中办学的特色即“学校的综合治理”,也是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为此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后进生”的管理教育转化工作;三是坚持“以教学为主”,狠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始终坚持以教学科学研究为先导,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的方针,把“学校的综合治理”作为大的科研课题研究,每前进一步、每制定一项措施,都要调查研究,共同探讨交流,写出论文,总结经验。先后完成了“北京市宣武区普通中学厌学学生的现状调查”、“目前初中学生思想特点及其教育——中小学衔接教育”、“学校党支部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校长必备的几个意识”等研究课题,写出论文几十篇。年近60又多病的沈恒恩校长总是身体力行,他不是一门心思陷在学校的事务堆中,而是白天带领教师们实践、研究、探讨,晚上,在自己的一居室小屋里,挑灯夜战,趴在桌上写总结。教师们感动地说:“我们的校长没有节假日。”
近年来,沈校长又在探讨一种新的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综合高中,已经宣武区教育局批准,今年秋季即将招生。沈校长说,像78中这样的普通完全中学,生源差、办学条件也差,大多数学生高中毕业后考不取大学,又没有一技之长,升学、就业都会发生困难。办综合高中是把高中办成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兼有的学校,对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综合素质教育,有侧重地为学生考大学或就业做好思想、心理、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学生要完成普通高中必须完成的文化课(要通过高中会考),也要完成计算机和计算机应用———“多媒体”和“网络”、英语口语、汽车驾驶技术、艺术教育、公共基础等必修课程,同时还开设家政、文秘、会计常识、商品知识、烹饪、缝纫、花木和插花艺术、音乐、美术等选修课。这样,学生毕业时既具有普通高中毕业水平,又具有多项通用技术,成为高素质、适应性强的人才,使学生想升学,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想就业,有必要的从业准备。这一举措深得家长们的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