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中国电影华表奖等在京颁奖刘华清等和老中青三代电影工作者出席颁奖典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4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电影华表奖等在京颁奖
刘华清等和老中青三代电影工作者出席颁奖典礼
本报北京5月23日讯新华社记者刘思扬、本报记者陈维伟报道: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5周年之际,’96中国电影华表奖、首届夏衍电影文学奖颁奖典礼,今晚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等领导同志和老中青三代电影工作者出席颁奖典礼。
华表,象征着繁荣、昌盛、吉祥,象征着民族的特有情感。中国电影“华表奖”原为“政府奖”,奖名为“优秀影片奖”,诞生于1957年,由文化部组织评选工作。1985年,“优秀影片奖”的评选工作改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主办,1995年起,命名为“中国电影华表奖”,每年一届。作为中国电影的最高奖项,40年来,它为促进民族电影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与激励作用。
据介绍,1997年,在各地电影制片厂和有关部门推荐的基础上,共有23部故事片、7部儿童片和数部科教片、美术片及译制片入围参加中国电影华表奖的角逐。此次获奖的影片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大转折》,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写史和写人相结合,超越了以往革命战争片的模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历史题材影片《红河谷》,洋溢着浪漫昂扬的气韵,表现了英雄主义的主题;农村题材影片如《夫唱妻和》、《男婚女嫁》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了生动感人的故事,塑造了新时代农民的形象;女性题材影片《喜莲》、《军嫂》、《一棵树》等,摆脱了已往过多专注于女性苦难和压抑的风格,树立了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形象;民族题材影片如《彝海结盟》等,热情讴歌民族团结,着力发掘了少数民族的真、善、美。
去年也是儿童片的丰收年,以《男孩女孩》、《我也有爸爸》等为代表的一批儿童片,着眼于广大少年儿童,力争做到儿童爱看,艺术和技术上都非常精致。科教片、美术片、译制片也都比往年有较大收获。
颁奖典礼上,首都文艺工作者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刘华清、李铁映等领导同志会见了获奖者,向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