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把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效益优势湖南启动“湘米优化”工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1
第2版(经济)
专栏:

  把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效益优势
湖南启动“湘米优化”工程
本报讯曾经以稻谷总产居全国第一而自豪的湖南省,面对市场的挑战,调整粮食品种结构,把单纯的产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经济优势。早稻收割以后,我们在这个省看到,广阔的田野里掀起了种植优质稻的热潮,1000万亩优质稻工程在各方配合下紧锣密鼓地开始启动。
多年来,湖南省紧紧抓住农业不放松,粮食生产得到稳步发展,进入90年代总产一直保持在250亿公斤以上。粮食生产不仅是湖南的农业优势,而且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近两年湖南的粮食生产遇到了严峻挑战,以往行销的大米已卖不出好价钱,过去希望湖南在大米供应上“支持关照”的一些地方,也纷纷离退,这样使湖南的粮食生产陷入了困境,全省积压的稻谷达几十亿公斤,银信和财政部门也承受很大压力。面对这种情形,湖南省认真分析了问题的症结,关键是粮食生产只注意抓产量,忽视了质量,市场被人家挤占了。要保持湖南粮食生产的优势,必须实现稻谷品质的优质。
为此,省委、省政府把发展优质稻作为粮食生产战略转移的重要措施来抓。省里作出了“扩规模、创名牌、抢市场”开发高档优质稻米的决定,计划到2000年全省高档优质稻发展到1000万亩,生产优质名牌精米20亿公斤,基本实现商品粮高档优质化。省里还确定,由省政府主管农业的副省长牵头,组织科研、教学、生产主管部门组成三结合的攻关小组,研究和推广优质稻。在发展上实行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全省选定了10个县作为优质稻示范基地。为了加快开发,全省还组织了100名农业专家,住在乡村农家,进行高产优质稻的实验攻关,确定10个龙头企业负责优质米的加工。同时,省里还对优质稻生产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实行优质优价。这些举措,使千万亩优质稻工程迅速启动,今年全省已试种优质早稻40多万亩,晚稻种植面积已达140多万亩。(王利亚蒋健曹仲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