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多亏有个宏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5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迎接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当代优秀共产党员风采征文

  “多亏有个宏发”
邝宪和陈国敏曾建廷
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走向商品经济,从固守农田到迈向市场,从贫穷落后的乡村变成富有都市色彩的农庄,广东省惠阳市水口镇龙津管理区的老百姓是怎样跨越这条横亘城乡之间的大鸿沟,实现这历史性的跨越呢?
龙津人有个发自肺腑的说法:“多亏有个宏发。”
宏发,就是容宏发。一个有39年党龄,当了36年管区干部的老党员,亦是现在龙津管理区的党支部书记、连续几年被评为惠州市和惠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的容宏发。
这是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是个“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实干家。
从土改至今,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仍未能磨掉他那大山一样的硬性格。他的话就像其人一样朴实无华但掷地有声:“我当书记就两条,一是要对得起党,二是要对得起群众。”他笃信“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早在80年代初,当一些村民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机要求将集体财产一分而光时,容书记和党支部一班人,坚决不信邪,硬是顶住这股邪风,保住了集体土地、生产设备及排灌设施等,从而为集体将来的发展保存了一定的实力,可谓是独具慧眼。至今,人们对他这一“硬”性仍津津乐道。
1993年底,时值惠州房地产开发热潮。龙津管理区由于靠近市郊,被卷入了这股旋风,一夜之间,被征地3000多亩,捧回上亿元,对此天文数字般的征地补偿款,龙津人无不为之心动,尤其是一些目光短浅的村民,更是按捺不住分钱的欲望。恰逢春节前夕,他们成群结队,敲锣打鼓,闹着、吵着,日夜缠着容书记要分这笔征地款。此时的容书记,又一次显示其“硬”性,冷静而又坚决地顶住了这股分钱风。
面对这笔巨大的征地款,文化不高但颇具睿智的容宏发想得更多,看得更远。
这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必须把这笔钱用好用活!
面对村民们的躁动,成竹在胸的容书记先是组织支部一班人反复学习邓小平关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后实现共同富裕”以及“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述,从而使一班人达成了用好用活这笔钱,为集体办实业、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共识。
之后,容书记又亲自带着支部一班人主动“出击”。一家一户上门解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40多个日日夜夜苦口婆心的劝说,终于使村民们明白了容书记的良苦用心。
龙津人把希冀寄托于党支部。
容书记及其一班人深思熟虑,作出了正确的决策。资金一分为四。一是用于办实业;二是用于建新村;三是用于搞公益和福利事业;四是用于扶持村民搞经济。
容书记这一招棋真是下绝了。不仅选对了路子,而且还抓住了机遇。短短的两个春秋里,龙津这块沉睡多年的处女地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冒出了许许多多龙津人过去祖祖辈辈想都想不到的新鲜事。农民办工厂、拿分红,乡下人住小楼、收房租,户户有储蓄,家家电器化,电话普及率达50%,“洗脚上田”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达70%以上……
翻开龙津的历史,谁见过有今天这样辉煌的建设?谁听说过现在这样幸福的生活?难怪龙津人会发出“宏发,再带我们多干几年”的肺腑之言。(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