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两手抓”的辩证法——山东省电力局党委党建工作新思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7
第1版(要闻)
专栏:先进基层党组织巡礼

“两手抓”的辩证法
——山东省电力局党委党建工作新思路
本报记者 贾建舟 刘磊
近年来,山东省电力局两个文明建设相伴相随,结出了累累硕果:
——继1990年实现乡乡通电、1994年实现村村通电之后,1996年又在全国率先实现户户通电。
——山东电网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独立省网,去年公司销售收入208亿元,列全国500强企业第15位。
——电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国国产30万千瓦机组竞赛中,连续7年包揽冠亚军。截至目前,山东电网已实现连续安全运行3000多天。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连获殊荣:省公司及下属6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2个单位荣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状;去年11月,电力部党组作出决定,在全国电力系统学习和推广山东省电力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经验。
山东电力系统的两个文明建设何以能如此协调发展?关键就在于他们持之以恒地加强党的建设,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辩证地处理一系列难解之题,使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有些企业错误地认为加强党建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而忽视了党建工作。但山东省电力局党委书记刘振亚对此却有独到见解。他说:“建个变电站,上个项目,覆盖的往往是个点。而加强党建,则可影响全系统的7万多名职工。”他认为,在企业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上加大投入,获得的回报往往是几何级数。这种收获体现在企业,是内在凝聚力和外在形象的提高;体现在领导身上,是理论素养和分析、决策能力的提高;体现在队伍上,就是广大职工的活力被激发。
有了这样的“投入产出观”,山东电力系统在党建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就不惜加大投入。为提高教学质量,他们投巨资完善山东电力党校的教学条件。今年7月,又与中央党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局党委还要求下属各单位的“一把手”必须成为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行,不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不能当“一把手”。
坚持不懈地“投入”,换来的是丰厚的“产出”。1995年其下属山东电建一公司参加一家电厂的工程投标,虽然报价比别的公司还高,但投资方还是选择了他们:“你们是‘铁军’,我们信得过。”
加强党的建设,更使企业凝聚力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由此带来的“效益”更非金钱可以计算。“虚”与“实”的关系
山东省电力局党委认为,加强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要“虚”事“实”做。
为了让“虚”变“实”,山东省电力局先后制定出《基层党委工作条例》等一系列配套规定,使党建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为了让“虚”变“实”,他们建立健全党务政工机构,在全国电力系统率先设立了总政工师,协助“一把手”抓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党务政工部门有职有权,中层干部的任免都由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各政工部门则掌握着本单位数万、数十万元的奖励表彰经费以及综合奖金的考核权。
为了让“虚”变“实”,他们坚持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针对电力企业点多线长较为分散,并且多种产业发展快的特点,局党委明确提出:哪里有生产经营单位,哪里就要建立党组织。
坚持不懈,久久为功。1996年全省电力系统有4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1人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个个都是党员。而在全局每年表彰的先进工作者中,80%以上均是党员。“核心”与“中心”的关系
山东电力局加强党建,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始终围绕企业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坚持为之发展服务的原则。而在集中精力搞好企业的过程中,时刻不忘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核心”与“中心”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全系统各级党组织每年都紧紧围绕企业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组织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以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并使广大职工从活动中得到磨炼和教育。
1995年,山东省电力局决定实施“户户通电工程”,为全省还没有用上电的62万家农户及早送去光明。但这些农户居住地点复杂,有的山高路险,有的独居湖心岛屿,有的散落滩涂。为此,山东省电力局党委开展了“送光明、献爱心”活动,要求全体职工用爱心播洒光明,用行动塑造形象。广大电力职工踊跃捐款,积极参加义务奉献和对口支援,涌现出许多动人的事迹。
在沂蒙老区,临沂电业局的广大职工把一根根一吨多重的水泥线杆,肩扛人拉,送上一座座山顶。在微山湖区,三伏天电工们被蚊虫叮得皮肤溃烂化脓,再让湖水一泡,更是疼痛难忍,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在水泊梁山故地,梁山县电业局长李庆仁被誉为“第109条好汉”。他以“牺牲自己,点亮乡村”的气魄,带领全局职工艰苦奋斗,使346个贫困村户户通上了电。
山东电力系统正是凭着这样的精神,终于赶在1996年春节前完成了“户户通电工程”。一些地方的群众自发建起光明亭、光明碑,以此来纪念感谢他们心中的“光明使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