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姜春云主持召开辽吉黑内蒙古四省区农业座谈会强调认真总结抗灾经验强化农田水利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7
第2版(经济)
专栏:

姜春云主持召开辽吉黑内蒙古四省区农业座谈会强调
认真总结抗灾经验强化农田水利建设
新华社长春8月26日电(新华社记者郭力群、吉林日报记者魏茂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近日在吉林省考察农业、农村工作,并在长春主持召开了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4省区农业座谈会。姜春云强调,要继续加强秋季作物后期田间管理,尽力做到少减产多收获。要认真总结抗灾经验,强化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8月22日至26日,姜春云在吉林省委书记张德江和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米凤君、副省长杨庆才等陪同下,深入田间地头察看了农作物长势;考察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走访了旱灾严重地区的乡村和农户。
姜春云说,今年吉林省干旱时间长、范围广、程度深,灾情严重。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奋起抗灾,采取得力措施,付出了艰苦努力,有效地减轻了损失。他指出,吉林省委、省政府下决心做好农产品加工转化销售这篇大文章,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事关经济全局的战略问题来抓,是正确的。吉林省搞农业产业化,认识到位、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建设了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骨干项目。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促进粮食等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4省区分管农业的领导同志参加了在长春举行的农业座谈会。会上认真分析了当前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形势,研究了减灾增产措施。姜春云说,东北3省和内蒙古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4省区粮食的丰歉,对全国粮食供应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4省区遭受了严重旱灾,由于抗灾措施得力,大大减轻了灾害损失,仍然可望获得较好收成。
姜春云指出,要从今年严重旱灾造成危害的事实中,认真汲取经验教训,进一步认清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样的旱灾,没浇上水的庄稼基本绝收;浇上“救命水”的,有一半收成;全程灌溉的就呈现一派丰收景象。有水无水,大不一样,形成鲜明的对比。要用事实教育干部群众,做到“旱了个明白”、“旱了个清醒”,下决心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改变农业生产条件。
姜春云在座谈会上要求:第一,要狠抓大秋作物后期管理,并为明年增产增收做好准备工作。要抓紧秋收前一个月的时间,搞好以促早熟、防早霜为主要内容的农作物后期田间管理。庄稼长势好的地区,力争多增产,以丰补歉;受灾重的,要尽量少减产。要广开生产门路,搞好生产自救,安排好灾区群众生活。同时,及早做好明年的备耕工作。第二,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不失时机地发动群众开展秋冬季以深耕改土、广辟水源、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要地上、地下水并用,在地下水丰富的区域,多打抗旱井,尽力扩大灌溉面积。同时要狠抓植树造林,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第三,要十分注重保护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切实做好粮食收购工作。稳定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特别要搞好土地第二轮承包,把承包期再延长30年。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肖万钧、李延龄、周文智、万宝瑞、李育才、杨雍哲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考察并出席了4省区农业座谈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