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在半路上找最大利润——“玉米爽”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7
第2版(经济)
专栏:

在半路上找最大利润
——“玉米爽”的启示
新华社记者 吴锦才
北京市场上新出现一种“玉米爽”饮料,用优质嫩玉米作原料,完整地保留嫩玉米的籽粒、须、皮和芯中各种营养物质,使之成为能喝的“液体玉米”。一打开瓶盖,玉米的清香扑鼻而来,成为风靡一时的新饮。从生产商北京华邦公司的情况看,他们生产的天然果汁饮料有十几种,这新颖的玉米产品成为最畅销的产品。
“玉米爽”的开发很有意思:它营养值很大,因为它包括了嫩玉米的所有营养物;利润值也很大,农民种玉米不用等到玉米长大就可以卖出钱来,缩短了种植期,地上好接着再种新的庄稼,收益比以往大大增加。但是,这个产品对人最大的启发,还是它利用的原料不是最后的产品,而属于一种“抢季节”产品。它把玉米生长过程中对人贡献最大的时候突出出来,把它改造成能博得市场欢迎的食品,这就在市场上找到了一个特别的卖点,市场畅销就是必然的了。
这个产品的开发,对各行各业的人都颇有启示:最大的利润值往往不用等到终点时去捡取。按照这个观念去运作市场的例子现在已有很多。在食品市场上,近年来打着各种牌号的小烧鸡很畅销。过去的烧鸡都是一两公斤一只,城市家庭人口少,买一只吃不了,买半只就需要与别人“合股”。现在这种小鸡每只的重量是半公斤上下,买起来很方便;因为鸡小,肉也比大鸡嫩。这个产品已在北京风靡两三年,个中也很有这番道理。
半路上可以找到利润,这种启示看来已渐渐开始影响农民的观念。这几年草莓好卖,竞争很激烈。今年春天我在单位附近的农贸市场见一个农民卖花盆装着的草莓,十元一盆,三五株挂果的草莓,绿叶红果,很好看,也很好卖。卖主说他本来也是卖草莓的,但卖时听说许多城里小孩不知道草莓长的什么样,就想出把草莓当花来卖的点子,拉了一车来果然很快就卖光了,比卖草莓还挣钱。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