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阅读
  • 0回复

根,永远扎在人民之中——记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好专员吴成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1
第1版(要闻)
专栏:

  根,永远扎在人民之中
——记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好专员吴成生
新华社记者刘菁胡晓梦本报记者程曦
70年前,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井冈山,依靠当地群众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怀着崇高的理想和神圣的使命感在这块红土地上奋斗、拼搏、奉献。吴成生,这位吉安地区行署副专员就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的优秀党员中的杰出代表。
生命的最后15个月,吴成生抱着病躯为井冈老区的经济发展忘我工作,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他对同事说:“我们这些人,身体都是国家的”
1997年2月4日,江西医学院一附院住院部。窗外飞雪,病房里凝结着几丝寒意。这是吴成生第9次住进医院。几天来他持续低烧,牙床出血不止,肝部疼痛,腹水严重。亲人们知道,他已是在生命的边缘上挣扎。吴成生躺在病床上,紧锁着眉头,深陷的眼睛盯着墙壁。妻子张惠衡忧郁地望着吴成生:他这是有心病啊!前两天,地区来人透露,赣新电视有限公司有一些职工将面临下岗。
吴成生抬了一下手,张惠衡赶忙俯身贴近他张动的嘴唇,“赣新下岗职工的事,我……有几点意见,你帮我记下来……”吴成生大口大口喘着气,断断续续讲述着。每吐一个字,蜡黄的脸上都沁出了汗珠。痛楚撕裂着亲人的心:什么时候了,他想的还是工作!
谁能想到,这几句关于下岗职工安排的意见,竟成了共产党员吴成生留下的最后遗言!两天之后,阖家团圆的除夕,吴成生带着事业未竟的遗憾,辞别了人世,终年58岁。
1995年10月26日,去外省出差近一个月的吴成生又马不停蹄赶到南昌,参加一个全省的会。他感到从未有的精疲力尽,想起昨天才答应过妻子,一开完会就去医院看看。可等不及会议结束,他就被送进了医院。
“肝癌晚期,癌细胞已扩散。”初诊结果如雷轰顶。吴成生从医生的话中隐约猜到了病情,他把自己独自关在病房里,哭了。可等同志们推门进去,吴成生转过脸来又神情自若地谈起了工作。大家心里泛起一阵酸楚。
吉安地区行署秘书孙磊流着泪对记者说,从吴专员住院到去世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的心一刻也没放下过工作。转院上海治疗时,药物的毒性严重侵扰着吴成生的大脑,他头晕眼眩、呕吐、没有食欲,每天只能喝点牛奶,人瘦得只剩下个骨架子。他明白留给自己的日子已经不多,他要和时间赛跑!每天,吴成生稍有精神便戴上老花镜,趴在病床上一笔一画把自己长期积累的发展老区的经济思路、对策写成信,寄给地区领导:
关于在地区机械行业中发展农业、工程、包装机械的设想;
关于地区电子工业产品方向和规模化经营的步骤……
他写写,停停,握笔的手打颤,虚脱的身体直冒冷汗,近3万字的5封长信就这样写成。一条条,一项项,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智慧。地委书记王林森捧着吴成生这封断断续续写成的长达18页的信,双手止不住颤抖,敬佩和痛惜之情油然而生:这分明是吴成生以身躯作纸、鲜血为墨写下的,字里行间浸透着他迫切希望老区经济发展的殷殷之情,铭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
看到无情的病魔吞噬着吴成生的最后生命,有人劝他:老吴,多休息,别管工作了;工作是国家的,身体是自己的呀!吴成生摆摆手说:我们这些人,身体都是国家的。
在吴成生家里,我们看到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张照片,那是去世前两个月,他在吉安火车站建设工地留下的身影。每当看到这张照片,当时陪同他的地区交通局副局长朱为杰总是泪眼朦胧:
1996年11月25日,秋风带上了些寒意。别人还穿着薄西装,吴成生却裹上了厚厚的长风衣,戴上了一顶呢帽。
为了京九铁路配套工程顺利完工,吉安火车站正在加紧施工。连续几天受低烧煎熬的吴成生沿着火车站主体工程走了一圈,边看边问工程进度。他靠在工棚上和大家交谈,那是他实在迈不动脚了。照片上,他的双手插在风衣口袋里,那是他需要把手握成拳头按压住肝部,遏制疼痛,又不想让别人察觉。就这样,他以非凡的毅力强忍着,在工地上坚持了50分钟,才被送回医院。这一天,离他去世只有两个月零11天。
今年1月吴成生转院南昌治疗。一天,妻子张惠衡从外面回到病房门口,听到里面传出“第五点意见……”她心头一惊:这熟悉、沉稳的声音自己很久都没听到了呀。这个月吴成生一直嗓子说不出话,今天怎么了?她推门一看,病床边站了一圈来谈工作的人……对事业的眷恋和赤诚,支撑着吴成生战胜病痛。
在入党志愿书中,吴成生曾这样写道:“我向党保证,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我都坚定地跟党走。只要党需要,我可以牺牲个人的一切乃至生命。”吴成生用自己的生命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
70年代,吴成生得知吉安缺少科技人员,毅然从武汉来到这里,把青春和热情献给了革命老区。他对家人说:“我们不能爱一个地方才去一个地方,而要去一个地方就爱一个地方”
躺在病榻上,吴成生想念井冈山,惦记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的父老乡亲。他对身边的同志说,“井冈山的家业要靠几辈人去奋斗,我们不能再把落后留给下一代。吉安的事我不能件件都办好,但努力去干,总要干好一两件。”
1970年11月,武汉9名青年科技人员在井冈山下安家落户,带队的正是吴成生。这一年,是吴成生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
吴成生的家乡在江西上饶,1963年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分配到国家一机部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7年后热工所因故解散,北京、天津一些单位向吴成生发出了邀请。
但是,吴成生选择了井冈山。
初到吉安,生活环境的艰苦是没料到的。没有房子,吴成生和妻子分住在各自单位的集体宿舍。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1978年吴成生建起了江西第一家热处理专业厂。也是这一年,他成为江西首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1991年刚刚上任地区行署副专员的吴成生,马不停蹄在全地区考察了一个多月。深入的调查研究使吴成生对地区生产布局有了清晰的思路,他设计了沿京九线主攻电子、食品、医药化工、建筑材料四大支柱产业的经济蓝图。
有了蓝图,还必须有好项目。1993年吴成生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与昔日的老师、同学相见,吴成生顾不上多谈这些年自己的波折,他摊出地区工业的20多个课题,向大家描绘起井冈山的壮美、井冈山的蓝图。教授们被打动了。这一年,18名清华教授带着24项技术成果来到井冈山,签订正式技术合作合同20项、意向合同100项。
井冈山脚下有家三线厂,原有产品下马后,厂里走得只剩下74人。吴成生反复跑这家濒临倒闭的厂子,果断决定上电子项目,作为地区发展电子工业的基地。1986年精通德语的吴成生到原西德学习生产线技术,回国时正是春节前夕,他顾不上回家,腊月二十九还跑到电子工业部申报立项。如今,这家600人的井冈山电子材料厂年生产铜套管400多吨。在吴成生的规划下,吉安地区的电子工业占据江西三分之一的天下。
担任地区行署副专员6年中,吴成生亲自审查了300多个项目,为吉安争取来10多亿的外来资金。
吴成生的书桌抽屉里,压着一封1978年元旦一位老朋友写来的信。信中说,北京的水电部核电局想借调吴成生去工作。老朋友让他快向单位“表明态度,力争回到北京”。可直到吴成生病逝,他妻子整理遗物时才发现这封信。吴成生懂英、俄、德、法、日5国外语,他的一些老同学为他联系好了外地的科研单位和高校,可他却放弃个人搞科研出成果的机会,把根深深扎在井冈山的红土地。他说:“我们不能爱一个地方才去一个地方,而要去一个地方就爱一个地方。”
在吴成生看来,自己既然留在了老区,就要对得起老区人民,就要实实在在为他们干点工作,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数字游戏,对上对下都要负责。一位新上任的领导找吴成生谈工作,吴成生把当时地区工业亏损的数字一一亮了出来。他说:“宁肯不要这顶帽子,也不浮夸虚报。”
扎扎实实为老区干些有益的事情是吴成生对自己的要求。他的同事说,吴成生干工作不是为了当官,当领导干部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对群众的疾苦,吴成生时时记挂在心;对自己的生活,他总是淡泊超然,两袖清风。他说:“艰苦奋斗,就是我们井冈山的形象”
1994年,吉安地方修建的向吉铁路移交给京九铁路管理后,向吉铁路原来招收的460名工人的安置发生了困难。吴成生对此坐卧不安。
一天晚上,吴成生得知有关部门第二天在南昌开京九铁路建设会,便叫上司机,深夜12点往南昌赶。会上,吴成生情真意切摆出问题,请求将这些人妥善安置,这一年,他8次跑有关部门,一次次协商工人的安排。现在,460名工人重新走上岗位。
说起吴成生,井冈山市经委干部单守义热泪纵横:是吴专员救了我妻子一命啊!1994年,单守义患心脏病的妻子上北京动过手术后不久,病情转化成心包缩窄,生命再次面临死神威胁。单守义的妻子在集体企业工作,为了治病,经济上已捉襟见肘。绝望中单守义想起了曾有一面之交的吴成生。吴成生想到在地区医院手术又及时花费也少,就当即与地区医院联系。得知院里有设备但没人能做这种手术,吴成生立即布置医院去南昌请来两个医生。9月13日,南昌的医生在地区医院为病人成功施行了手术。单守义的妻子救过来了,一家人怎不感激恩人吴成生!
吴成生可以为素不相识的460名工人的工作奔走,可以把一个普通职工的困境记挂在心,却从不给自己的亲人走关系。吴成生的外甥女跟在自己身边10多年,一直在樟脑厂当工人。这几年厂里半停产,效益不好。外甥女想调换单位,可当舅舅的却劝说:你要一走,别人也想走。人心散了,厂里不是雪上加霜吗?
吴成生是个有强烈改革开拓意识的领导,同时保持着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好作风。吉安行署办公室负责财务报账的同志,送给吴成生一个雅号“18级干部”。那是她们发现吴成生好几次出差北京、南昌,住的恰恰都是18元一晚的招待所。
在南昌市育新路的小巷深处,我们找到了那家每宿18元、内外已显破旧的省供销社招待所——这是1990年到1995年吴成生出差南昌常住的地方。房间里4张木板床占满了空间,桌上一台黑白电视,不带卫生间。他对同来的同志说,这里离省政府近,我们办事方便。
吴成生有一句口头禅:“我们是老区的,发展不容易。能省一点算一点。”和吴成生出过差的人都知道他有“三不”:不住高级宾馆,不打出租车,不大吃大喝。有人开玩笑问,住得太差了会不会影响吉安的形象?吴成生一本正经地说:“形象?艰苦奋斗就是我们井冈山的形象!”
吴成生对自己就是这样苛刻,而对他人却乐于慷慨解囊。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看见了一张希望工程捐款卡,还有发自江西省永丰县古县乡中心小学和珠溪完小的两封信。信中孩子们写着:“我向您敬上少先队员最崇高的队礼。”
吴成生当副专员6年,一直住在昏暗潮湿的老楼的一层。他在经委工作时,单位盖了三幢新房,可每次吴成生都说“有地方住就行了,让困难的同志搬进去”;他当计委主任时,建房12套,他又倡导“领导不分房,先让给困难的职工”。
1996年吴成生在上海住院期间,为了感谢他对赣新电视有限公司的关心,公司汇了6万元到吉安驻上海办事处,以支付吴成生部分治病费用。吴成生知道了,反复交待妻子:“这笔钱决不能用,我们不能增加企业的负担。”吴成生去世后,他的妻子找到赣新领导说:“听说这笔钱还留在办事处,你无论如何要收回去。这是老吴最后的心愿,不然他会去得不安啊!”
春蚕到死丝方尽。勤政为民的好专员吴成生无私的情怀,震撼着460万井冈儿女的心。井冈呜咽,呼唤着吴成生的名字;杜鹃啼血,映衬着吴成生的赤诚。吴成生走了,但他关心、奔走的一个个项目、一座座企业在快速地建设发展,它们像一座座矗立的丰碑,铭刻下这位人民好公仆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