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深秋话菊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05
第12版(副刊)
专栏:

  深秋话菊乡
葛磊
深秋时节,我专程去河南内乡参加“中国——内乡菊花节”。
整个县城成了菊的海洋。但见大街小巷,机关内外,那一盆盆、一丛丛、一架架、一片片秋菊花团锦簇,布列有序;那红、黄、白、绿、墨、紫各色菊花艳丽芳菲,争妍斗奇,形成一幅缤纷斑斓的立体画卷;那飞、卷、垂、叠的各种花型,有的端庄典雅,有的飘逸大方,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像玉龙闹海,有的犹猛虎下山,有的似孔雀开屏,有的如杏花春雨、十丈竹帘……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给人以美的享受。
中国是菊花的故乡,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中国纵横数万里,佳菊的故乡具体在哪里?它是由何人从何地引种栽培而广传到各地的呢?
在南北朝时期著名史学家范晔(公元398年—445年,河南淅川县人)所著《后汉书·郡国志》注引《荆州记》一书中说:南阳郦“县北八里有菊水,其源旁悉芳菊,水极甘馨,又中有三十家,不复穿井,仰饮此水,上寿百二十三十,中寿百余,七十者犹为早夭……太尉胡广父患疯羸,南阳恒汲饮此水,疾遂瘳。此菊茎短花大,食之甘美,异于余菊。广又收其食,种之京师,遂处处传植之。”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菊花的故乡是在南阳郦县的菊水(今河南省内乡县、西峡县的交界处),由汉太尉胡广采集菊水良种,种植到当时的京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然后又广传到各地的。
胡广(公元91年—172年),字伯始,南郡华容(今湖北监利北)人,东汉安帝时举孝廉,后历任司空、司徒、太尉,封淯阳安乐侯(封地在今河南省新野县东北)。胡广为人谦和,熟知典章制度,爱花草、喜园艺。他从南阳郦县菊水引种菊花的时间大约在公元142年—146年左右,胡广把野生的菊花引种栽培,应该说这是胡广对人类的一大贡献。菊花后经历代精心培育,品种不断发展,并由单一的黄色变异为白、蓝、墨、紫等色,由陆地栽培过渡到整形盆栽。历代艺菊名人辈出,给菊花分门别类,写出了各种菊谱,积累了大量育菊经验,使菊花成为一个蔚然可观的大家族。十世纪前后中国的菊花经朝鲜传入日本,十六世纪末传入欧洲,今天菊花已开遍全球,共有三千多个品种,成为世界上人人喜爱的名花。菊花在日本几乎享有国花的地位,日本天皇在每年秋天都要举行菊花会,招待外交使节和政府官员。而11月3日是日本国定的三大文化日之一,日本人把它叫作“菊花日”。中国的菊花为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它应有的贡献。
南阳郦县即现在的河南省内乡县。内乡,秦汉时称郦县,隋时称菊潭。《隋书·地理志》在“菊潭”条下注释道:“旧曰郦,开皇初改焉”,隋时迁菊潭于今河南省西峡县境内。内乡、西峡一直属南阳郡管辖,故书中曰南阳郦县。菊水在今天内乡、西峡交界处的菊花山下,古称鞠水,又名甘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寿之乡。除了上面提到的《后汉书》、《荆州记》以外,在晋人郦道元著《水经注》、葛洪著《抱朴子》以及《风俗通义》、《明一统志》、《古今图书集成》、《南阳嘉靖府志》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在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特别提到南阳菊水的甘菊:“菊花处处有之,以南阳菊潭为佳。”
古代不少文人墨客诸如李白、孟浩然、贾岛、苏东坡、司马光、郑板桥等人都游览过菊花的故乡,留下不少优美的赞颂菊花和菊花故乡的诗篇: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
泛此金黄花,颓然清歌发。
唐·李白《忆崔郎中》
南阳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
叶似蕃蒿茎似棘,末宜放入酒杯中。
宋·苏东坡《九月园夫献白菊》
甘菊之下潭水清,上有菊花无数生;
谷中人家饮此水,能令上寿皆百龄。
明·李裴《菊潭诗》
南阳甘菊家家有,万古延年一种花;
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
清·郑板桥《南阳甘菊》
参加了菊花节,我又乘兴去到菊花山菊潭探胜。但见山上山下开满金黄色和银白色菊花,微风吹来,清香扑鼻。掬一捧菊潭水放入口中,清冽甘甜,沁人肺腑,引人神思遐想,使人心旷神怡,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