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科学规划严格论证加大治理威海经济发展不伤碧海蓝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学规划严格论证加大治理
威海经济发展不伤碧海蓝天
本报讯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22.8%的山东省威海市,近10年来环境质量始终保持了稳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由1990年的87.2分增至91.2分。最近该市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
威海市对城市建设实行科学规划。根据威海市的地理特点、工业结构、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威海市中心城市分别被规划为工业区、生活区、文教区、疗养区、旅游度假区等若干个功能区,按照各个功能区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进行管理,并对原有不合理的布局进行逐步调整,实行迁移归位,先后搬迁了不符合功能区要求的工厂38家,为污染的集中控制打下了基础。在城市建设中,威海市以规划为龙头,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放、配套建设”的指导方针,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配套一条龙、管理一盘棋”,从而把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及环境建设有机结合了起来。
威海市委、市政府建立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在确定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时,威海市切实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考虑环境与资源的承载能力,在制定区域开发、城市发展、行业发展、资源配置、生产力布局等重大计划和确定重要项目时,都由环保部门参与组织环境影响论证、评估,认真实行“三同时”,防止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同时该市把保护环境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机结合起来,结合产业调整,积极引导企业发展技术起点高、低耗、高产、无污染或少污染的产业、产品和工艺,禁止发展耗能高、污染重的产业。1987年地级威海市成立后,市委市政府就把城市定位为以发展高新技术为主的生态化海滨城市,污染严重的项目,经济效益不管多高也不能上。1993年,韩国某公司欲在威海投资2.5亿美元建设一个亚洲最大的水泥厂,当了解到这个项目将对威海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时,市委、市政府果断予以拒绝。10年来因环境因素,该市拒绝了4亿美元的外资项目和20亿人民币的内资项目,为威海市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衡量一个城市环保工作力度的一把尺子。地级威海市成立10年来历届党委政府都极为重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十分注意对环保资金的倾斜,先后投资19亿元用于加强环境基础设置和工业污染防治。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该市实行点源控制和集中处理相结合,有效控制水污染。对排放重金属及有毒化学品的企业,严格要求其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不达标的坚决关停并转。继1985年投资1100万元建起省内首家污水处理厂后,近年来,该市又投资1.2亿元,引进国外贷款438万美元,在两个开发区分别开工建设第二、第三污水处理厂,投用后市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得到有效处理。该市还大力推行暖气化、煤气化、热水化和汽车尾气净化,先后投资4亿多元建成了6个热电厂、1个煤气厂,使中心城市气化率达到97.6%,集中供热率达到30%以上。这些环境综合整治措施,使威海的城市环境始终保持在国内一流水平上,继1990年荣膺全国“国家卫生城市”后,该市还被授予“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1996年6月又被联合国第二次人类居住大会认定为全球改善居住环境100个最佳范例之一。(刘海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