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深入生活 认识生活——读《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增订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11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

深入生活 认识生活
——读《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增订本)》
吴文科
十几年前,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了《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一书,其中提出的“出人,出书,走正路”的观点,成为曲艺界乃至整个文艺界遵循的繁荣创作的有效方法之一。日前,中央文献出版社再版了此书。此次再版,增补了陈云同志有关评弹的文稿十一篇,从而使得陈云同志有关曲艺乃至文艺的论述得以更全面地保存。仔细品读这些新增的篇章,使我们对如何本质地把握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如何更好地坚持“二为”方向并贯彻“双百”方针,特别是如何深入地理解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陈云同志是一位评弹艺术的爱好者,对评弹乃至曲艺和许多文艺问题均有着较为精深的思考,但陈云同志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就决定了他对艺术的鉴赏水平和思考角度,有别于普通读者和艺术创作人员。陈云同志晚年一直倡导大家学哲学。哲学通常被认为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在实际生活当中,世界观更多地体现为方法论。具体到文艺界,像关于如何理解创作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就直接体现着每个作家和艺术家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论述的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根本上就是把文艺家劳动的意义提升到哲学的角度去看待的;而另一些问题如“如何去(为人民)服务”,以及“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学习问题”等等,更是关涉到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问题。
陈云同志1983年7月10日在与评弹界人士谈话时提出,“评弹工作者要学哲学”。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谈了拥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与好处。1984年2月2日,陈云同志春节期间会见曲艺界人士时的谈话,再次指出:“我建议同志们,尤其是年轻同志,平日除了看业务书外,也要抽空读点马列的理论书籍,特别是要学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是最正确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有还是没有这个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工作起来就会大不一样。”
结合长期以来我国文艺创作的实际,对于要不要深入生活,如何深入生活,历来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认识。绝大多数人恐怕不会否认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的基本命题。但在如何深入生活的问题上,又往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差。有的人认为深入生活就是要忠于生活的实际,实际是什么样子,就依什么样子去描写、去表现。这种认识乍听很有道理,其实不然。且不论生活实际有现象与本质之分、偶然与必然之别,更由于观察或体验者的角度与眼光亦即立场与水平所限,对于生活对象的体认、把握、判断和取舍会出现可能是截然不同的效果。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生活,用怎样的眼光去看待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家必须怀着崇高的感情,具备深邃的思想,方不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实际去生吞活剥、机械反映,甚或陷入飞速旋转的社会万花筒中,重演古人寓言中刻舟求剑或盲人摸象的喜剧。也正因为许多人把深入生活等同于机械反映,所以才在认识上排拒体验生活,以自己“时刻都在生活中”的狭隘心态,嘲讽广阔的社会生活对于那些真正想成就伟大作品的真诚文艺家的热情邀请。两种对于如何深入并体验生活的不同态度,反映出文艺家们是在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同时又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看问题,还是用片面、静止、孤立甚至想当然的态度认识生活的不同哲学态度。
许多文艺家渴望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文艺精品。但之所以还较少真正能深刻抒写这个时代的黄钟大吕之作,除了其他种种复杂原因之外,我们的文艺家在世界观与方法论上,是否还缺乏足以映照这个伟大时代的哲学之鉴?犹如鲁迅的伟大首先在于他那穿照旧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思想光辉,我们的文艺家们又有多少人同时具有思想家的光辉呢?而要成就一个具有真正思想家品格的文艺家,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科学与正确,无疑是最根本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艺工作者学好哲学,掌握科学与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确是陈云同志为我们的文艺家指引的通向成功的道路。
江泽民同志近来反复号召大家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陈云同志关于“评弹工作者也要学哲学”,“文艺界要提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观点,就是今天我们“讲学习”和“讲正气”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一切拥护“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文艺工作者必须讲的创作“政治”。可以相信,《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增订本)》的出版,必将会在繁荣曲艺乃至整个文艺的实践中,发挥更为积极的指导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