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脚踏实地的“馒头工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4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脚踏实地的“馒头工程”
邱安东
如果有两份免费早餐供您选择,一份是面包配麦片,一份是馒头加稀饭,您取哪份?我是肯定吃面包麦片的。如要自己掏腰包呢?我想,吃几次可以,一个月、半年一年的,恐怕就只好选馒头加稀饭了。因为,一是经济上承担不起,二是这种馒头稀饭,没有任何色素而保持原汁原味,配点咸菜,吃起来舒坦地道。
上面这段假设的灵感来源,是近日电视中的一则报道:河南郑州市人民政府,调查中发现居民每天食用的馒头,大多不符合卫生标准,直接影响了市民的身体健康,故而搞了个“馒头工程”,彻底解决了这个老大难的问题。群众高兴地称之为“放心馍”。其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初听这则新闻时,我的第一感觉是“不以为然”。当然,是有点好奇,因为这“工程”那“工程”听得多了,就是没听过有“馒头工程”。这种几辈子都没有什么变化,显得极为普通的馒头,也配上个“工程”?继而自然地感到,郑州市的官员,也太小家子气了,你看现今什么不追求高档、气派?“引导消费”之声不绝于耳,搞个面包工程、麦片工程,让市民们天天早上吃上牛奶面包、营养麦片,既卫生有营养,又体现了领导者的超前胆魄,何乐不为?使老头老太们健康长寿、少男少女们壮实漂亮,那该是多大的功德
然而,感慨归感慨,事实依然是事实。就在我于灯下“浮想联翩”时,老太婆又唠叨开了,说是这个月的工资剩不下几块钱了,要从下个月起,把每人三元多的早点去掉,恢复吃水泡饭(这原为我家传统),每人花不了几毛钱,一个月可省下近四百元的数,还说了通“勤俭犹如针挑土,奢侈恰似水推沙”这些老掉牙的闲话,把我的“浮想”变成了沉思,沉重得再也“联翩”不起来了。
近些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全党全国人民致力于经济建设,我们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全面改善。但是,由于我们的底子薄,加之发展的不平衡,还有几千万同胞尚未彻底解决温饱,而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下岗职工”这么个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和有关的职能部门,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时,是不顾实际情况“超前创新”,还是老老实实“脚踏实地”,这是首先要解决好的认识问题。郑州市的领导选择了后者,虽说少了一次给自己镀金的机会,却多了几百万人有钱买不到的口碑。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我们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且这个阶段可能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我们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时,一要艰苦奋斗,二要节俭持“家”,三要切切实实让群众高兴满意。“馒头工程”之所以受到欢迎,就因为它符合了实际情况、尊重了群众的迫切愿望、解决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倘若当初不是搞“馒头工程”而是搞“面包工程”,看起来也应该说是一件好事,至少存在的卫生问题也能得到解决,但恐怕不会受到如此普遍的欢迎,原因很简单——大多数人还吃不起(或不习惯)。脚踏实地和好大喜功,我们将不断在生活中看到这样两种不同的作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