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擎天向海的风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4
第12版(副刊)
专栏:开拓的足迹

  擎天向海的风景
梅洁
在连云港的日子,每天都经受着千年的历史与沸腾的现实、旷古的文化与当代精神相碰撞相交融相呼应的情绪涡卷。在这擎天向海的地方,处处都是风景。
在长臂吊旋转、机笛嘹亮、集装箱伟屹的连云港码头,耸立着用乳褐色花岗岩雕凿的硕大的“锚”——这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标志。两道黑色锃亮的钢轨,从“锚”下出发,义无反顾地伸向无边的远方……
港口的“锚”是时代的记录——公元1990年9月12日,中苏边境的新疆阿拉山口奏出了一支动人的凯歌:中国兰新铁路与哈萨克斯坦土西铁路在这里接轨,举世瞩目的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宣告全线贯通。至此,一条横跨欧亚两大洲的“现代丝绸之路”诞生了。
从此,这条从中国东部连云港起飞的钢铁巨龙,横穿中国境内的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六省、自治区后,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波兰、法国,直达大西洋东海岸的世界第一大港——荷兰鹿特丹,全长一万余公里。
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使世界贸易中心从大西洋沿岸东移到太平洋沿岸成为可能,而位于大陆桥东端起点的连云港也历史地迎来了文明起飞的新机遇。于是,关注中国发展的人士断言:“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将借机成为东方鹿特丹。”
这是连云港人的幸运!
使我震惊的仿佛不仅仅是新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这一新机遇历史的降临,而是一种“历史的重演”——
连云港市府所在地新浦的南面临海的半岛上有一座孔望山。只因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从这里三次登山望海而久负盛名。
在孔望山这座古老的山体上,有一片依山岩自然形势凿成的东汉佛教摩崖造像石刻群。这是一片裸露的没有脱离山体的造像石刻,两千年的风霜雨雪,并没有全部剥蚀这批汉画遗存,稍加注目,造像依然清晰可鉴。特别是其中的“释迦涅槃图”,是中国石窟寺艺术中时代最早、人数最多、场面最大的一组涅槃图。洛阳龙门、大同云冈、敦煌莫高窟中的涅槃图皆比之不及。除此之外,孔望山还刻有众多立佛像、坐佛像、王母像、石蟾蜍、宴饮图、杂技表演图、叠罗汉图……在东西长十七米、宽八米的山岩上,刻有造像一百零五尊。
佛教图像本身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根据史籍的记载和古文化遗迹的研究,一向以为这种起源于印度的艺术品在我国的产生要到公元三世纪以后,而开凿于这个时期的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塑像,早已湮灭于消逝的岁月。因此,公元366年开始筑造的敦煌莫高窟就算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古老的“母窟”了。无论是“五万尊”雕佛的大同云冈,还是十万躯造像的洛阳龙门,都被认为是敦煌的“子窟”。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开始,也即连云港将军崖中国岩画母体被发现不久,历史的长河突然从敦煌“母窟”的头上冲越过去,“中华母窟”的桂冠被移到了孔望山造像的头上。这地处黄海岸边崇山草岭中静默了一千八百多年的佛教摩崖石刻,它雕凿的时代要早于敦煌二百年。自此,孔望山佛教造像被国内外学术界称为“九州崖佛第一尊”。
这出人意料的发现引起世人巨大的震惊:佛教是通过传统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为什么在遥距西域、长安且一向以为丝绸之路通达不到的东海岸边的孔望山,会有早期的佛教传播?会出现我国最早的佛教造像?
答案极可能是:汉代中国还存在着一条古人以孔望山为起点开拓的海上丝绸之路!孔望山所在的汉代朐县是当时的一个国际港口!从孔望山到彭城铜山、到中州洛阳、到古都长安,自古就有一条宽阔的陆上通道,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四千年前羲仲从中原到东方的旸谷祭日,可以联想到秦始皇两次东巡到达朐县设立“东门阙”。而这条驰道通过洛阳南下经南阳、长沙、广州、日南(今越南),即可接海上航行进入西域地区。佐证这一史迹的还有连云港地区有中国最早出家的第一位佛教徒王远;连云港宿城山间有史载的中国最早的第一尊鹫峰石塔;还有西域康居国和尚死于云台山的“罗汉墓”……难怪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赴朴初在看到孔望山摩崖造像拓片后即兴题诗:“海上丝绸路早开,阙文史实证摩崖。可能孔望山头像,及见流沙白马来。”
我想,连云港作为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的最东端,作为海上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它已具备了中华文明的故乡的含义,寻找故乡最终会成为人类精神中永远的牵念。两千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从连云港出发,两千年后的一条横贯欧亚的现代丝绸之路又是从这里出发,中华文明经历了两千年的开拓演进,在回过头来的瞬间,居然再次选定自己最初的出发地,这是命定还是连云港这块土地深藏的千年玄机?
但无论怎样,这一文明的选址决不会是简单平庸的周而复始,历史也不会是简单平庸的重演。既然千年的出发已经演绎了人类辉煌的文明,那么,新的出发将决定着新的定位,决定着一种文化、一种历史、一种命运更新和灿烂的全部可能。
擎天向海的连云港,生命无限,风景无限。
(作者单位:河北省作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