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十年成果展示会开幕李鹏为展示会题词姜春云等为开幕式剪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5
第2版(要闻)
专栏:

  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十年成果展示会开幕
李鹏为展示会题词姜春云等为开幕式剪彩
本报北京10月24日讯记者周泓洋报道:今天,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十年成果展示会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开幕仪式。李鹏总理为展示会题词“农业综合开发振兴农村经济”。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丙乾为今天的开幕仪式剪彩。
本次展示会汇集了中央农口有关部门、28个省、市、自治区10年来农业综合开发的成果。10年来,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国家集中投入大量财力,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综合利用资源,集中连片高标准地改造中低产田,适量开垦宜农荒地,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粮棉油肉糖等主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了农业的稳产高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成绩令人瞩目。
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财政部副部长李延龄说,10年来,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548.1亿元,西起天山脚下,东到黄海之滨,北从三江平原,南至万泉河畔,全国31个省、市、区的1310个县和270个国有农牧场,先后立项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全国共改造中低产田20087.8万亩,开垦宜农荒地2252.3万亩,植树造林2786.8万亩,草原建设1432.8万亩。这些土地资源经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基本建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的高产稳产田。
进行10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全面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加强了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使得农业产出明显提高,增加了全社会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项目区共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14.4亿公斤,约占全国同期粮食增产总量的40%;新增棉花生产能力11亿公斤,油料生产能力22.9亿公斤,糖料生产能力194.3亿公斤,肉类生产能力27.3亿公斤。这对保持我国粮棉油肉糖等主要农产品的总量供需平衡,特别是促进粮食产量突破4500亿公斤大关,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业综合开发培育了新型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项目区实行区域化布局、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把千家万户结合起来,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办而办不到的事情。截至1996年底,项目区共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586家,建成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项目3000个。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加260元以上。
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始于1988年,是在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于80年代中期再次徘徊不前的背景下,为了保护、支持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国务院决定实施的一项旨在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粮棉油肉糖等主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重大战略决策。
李延龄说,农业综合开发突破了传统的农业建设模式,开拓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这条路子的主要特点是,坚持特定的行为目标,严格按项目管理,多方面多层次配套投入资金,以农民群众为投入主体,集中连片开发治理,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作等。
10年开发中各地摸索出不少成功的经验,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通过严格的项目管理,从立项到验收,实行全方位的资金控制,杜绝开发资金的“跑冒滴漏”,保证了开发资金足额到位。浙江省开发办在“七山二水一分田”上大做精品农业文章,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多渠道地将农产品送出国门,竹编工艺品、精米等在国际市场上广受欢迎。江苏省开发项目区吸引了大批外商,9个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累计合同引进外资2.6亿美元,出口创汇4100万美元。
李延龄强调,10年的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对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提高农民群众科学种田水平,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对于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出席今天开幕式的还有刘仲藜、刘江、李育才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