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盘活人才一盘棋——全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4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盘活人才一盘棋
——全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综述
段永刚崔士鑫
湖北省潜江市园林办事处,近年来一跃而入全省“十强”乡镇行列。
飞跃的奥秘在于他们识别和培养了一批“千里马”:当地的乡土拔尖人才。在办事处和市人事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一批各行业的能人、大户脱颖而出,并带动了同行业的发展,出现了纺织服装企业群、交通运输网、建材家具街、高新技术产业群等。1996年,办事处乡镇企业产值20.3亿元,其中私营经济总值即达11.98亿元。
事实告诉人们,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而现实又向人们显示,我们目前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
让我们来看一组枯燥但却最能说明问题的数字:
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4.5亿人,而其中文盲、半文盲、小学文化程度者几近70%。
全国乡镇企业的增加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而其人才总量仅占全国人才资源的7.3%。我国的农村人才资源不仅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而且存在着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例如在农业基础薄弱的贵州省,80年代后期每万名农业人口仅拥有(各类)农技人员4人,而其中的73%又集中在县级以上单位。
本来应该属于农村、服务于农村的农技人员,却养不起、下不去、留不住。人们开始认识到,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唯有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开发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才资源,培养一批热爱自己家乡,生于斯、长于斯、劳于斯的农村人才,才能切实解决农村进一步发展的燃眉之急。
传统的人事工作,多囿于“城乡体制”的局限、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区别,忽略了乡土能人这一群体,使一大批农村人才游离于农村人才开发对象之外。
因而,如何协调、服务于农村整体人才资源开发,就成为新时期人事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旧有的未必不好,但绝不能故步自封。
一些地方已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湖北荆州市,我们了解到,他们已建起了市县乡三级人才服务网络,进行城乡一体化、用好现有人才与开发乡土人才有机结合的工作,成效显著。
他们采取“层层选拔、分级管理”的方法,将农村中的“土专家”、“养殖大王”、“种植能手”等选拔出来,列入各级人事部门管理的专家系列,分别由地市县和乡镇政府颁证认可,享受相应的荣誉和优惠政策。
到目前为止,全省共选拔出乡土拔尖人才1万余人,这些人都已成为农村各行各业的致富带头人。潜江市通过乡土拔尖人才的影响,带出了专业村10个、专业组180个,直接使1470多个农户摆脱了贫困,使大批农民走出了小农经济的圈子,出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较好地发挥了乡土人才的作用。
安徽阜阳先后在市县区建立并开放了人才市场,在乡镇成立了人才工作服务站,并在很多行政村建立了人才服务点,通过建立三级人才服务机构,人才工作延伸到了农村,上下衔接,运转灵活,促进了当地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在鄂、皖、鲁、川、豫等诸多地方,农村的“能人”有了自己的职称、有了固定的工资,也便有了“带动一方”的责任和义务。坚持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和到农村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也受到了诸多倾斜政策的照顾:户口关系留城、不实行见习期、工资上浮、优先晋升农业技术职称等。
一位回到山东聊城的农大毕业生说:能学以致用,同时享受这样的待遇,我想许多人都愿下到农村去的。
人事部干部流动调配司的一位负责同志说:中国的农民是恋家恋土的,家乡这片土地能建设好,他们何乐而不为?重要的是我们应多为他们提供点什么。人事部门应当走出、且正在走出过去的“禁区”。
盘活了人才一盘棋,便盘活了一方的经济。
河南省沁阳市玻璃钢厂(乡镇企业)厂长李向才,系“自学成才”者,其设计的技术产品当年便创下900万元的产值。
山东聊城地区与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合作,已委托培养3600名各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全部定向到了乡镇企业和农业生产第一线,为全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较早的地方,多已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对此,人事部副部长张学忠认为:“过去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看来还要加一句话,就是‘无才不兴’。”
应当说,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尚处于起步、探索的阶段,但是它已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展现了一幅十分美好的前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