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与饥饿作无声战斗——访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0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与饥饿作无声战斗
——访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张仓吉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设在墨西哥,是一个以改良玉米和小麦品种为主要目标的非盈利性的国际研究机构,其宗旨是提高世界玉米和小麦产量,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问题。
走进中心,记者仿佛来到了玉米和小麦的世界。几十公顷试验田棋盘似地被划成上万个小格,里面种着成百上千种玉米和小麦。
中心每年向100多个国家无偿寄送成千上万份玉米和小麦良种,为发展中国家无偿培训农业技术人员。用中心研究人员的话来说,“我们的工作是在与世界贫困和饥饿现象作无声的战斗”。
“满足人类未来粮食需求,只能靠增加玉米、小麦产量。”公关部主任蒂夫博士在介绍世界粮食需求形势时说,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约9000万,与墨西哥全国人口相当,到2020年时世界粮食产量必须增长一倍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受水资源和地理气候条件限制,世界水稻总产量已经很难再有较大幅度增长,只有玉米、小麦增产的潜力还很大,总产量有翻番的可能。
中心创建于1966年,其后不久就培育出一批玉米和小麦良种,无偿在亚洲和拉美一些国家推广,由此开始了席卷全球的第一次绿色革命。中心前主任诺曼·博朗博士因此被誉为“绿色革命之父”,1970年获诺贝尔和平奖。陪同参观的接待人员谈起此事都非常自豪。记者在中心成立30周年出版的专刊上,得到这样一组数字:80年代,发展中国家1600万公顷小麦用的是中心的良种或与中心良种杂交的种子。1996年,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70%左右的小麦种植面积即大约5000万公顷,50%的热带和亚热带玉米种植面积即约1300万公顷,用的是中心的良种或与中心良种杂交的种子。每年因此而增产的小麦和玉米价值40亿美元。中心不大,在这里工作的只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近百人,加上外地4个试验站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16个办事处,人员总数还不足200,地只有上百公顷,但他们为发展中国家农民创造出的财富,为消除世界饥饿现象作出的巨大贡献,实在令人钦佩。
但是,中心并没有在成绩面前驻足不前。应聘在中心生化实验室工作的中国农业专家姜长鉴博士介绍说,中心认识到生物工程技术将在农业方面引起一场新的绿色革命,80年代末就建起了生化试验室,目前主要从事3项高技术研究。一是作物分子标记试验和研究,二是种子转基因工程研究,三是种子无融合生殖,又称孤雌繁殖。应用转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将新品种从培育到推广的时间从六七年缩短到三四年。而用孤雌繁殖技术培育出来的良种,以后不再需要年年提种复纯,可以多年保持母系的优良特点。姜长鉴博士说,中心已经培育出具有优良品质的转基因玉米和小麦,其中转基因玉米今年已经开始在墨西哥种植,人们吃上用转基因生物工程培育出的玉米已经成为现实。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是种子的世界,这里有世界上最大、保存品种资源最多的玉米小麦遗传基因库(种子库)。种子库分地上库和地下库两层。地上库温度保持在零下2摄氏度,保存中心日常育种使用的种子。地下库保持零下20摄氏度,可保证存放在这里的种子100年不变质。走进种子库,只见黄灿灿的小麦和圆滚滚的玉米种子分门别类地装在成千上万个20多厘米高的方形玻璃瓶里,层层排列在活动库架上。管理人员告诉我,种子库目前保存着从世界各地得来的小麦品种资源13万份,玉米品种资源17万份。
蒂夫说,中国种子资源很丰富,中心从中国引进过一些改良群体杂交种,种子库里有很多抗病虫种子资源也来自中国。中心希望与中国加强品种、技术和信息交流,共同发展可持续农业。(本报墨西哥城10月1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