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建设生态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成都市综合整治府南河的实践与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30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十五大贯彻十五大

  建设生态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
——成都市综合整治府南河的实践与思考
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早在1995年9月,他就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们从综合整治成都市府南河的实践中,深深感到江泽民同志这一讲话的真理性及其重大现实意义。
      建设生态城市是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体现
环绕成都的府河、南河,又叫锦江,历来被称为成都的“母亲河”。2000多年来,成都能够几度成为全国经济、商贸、文化繁荣的城市,得利于先秦李冰父子的都江堰灌溉水系,得利于这一水系中环绕城中心、全长29公里的府河和南河。古代的二江河清水深,水量丰沛,具有灌溉、供水、航运、泄洪等多种功能,是成都的水上交通要道。唐朝诗圣杜甫曾用“锦江水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句,描述府南河给成都带来的辉煌。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两条清水河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河道变窄,河床淤积,河岸低矮,河水日益变浑变黑。在总长29公里的河段,有600多个排污口,每天倾注50多万吨污水。日复一日,府南河变成制造多种疾病的“臭水沟”,老百姓痛心地称之为“腐烂河”。“还一江清水”,彻底整治府南河,这是人民群众的呼声。1985年,成都龙江路小学的学生上书市长,呼吁“救救锦江”。这也是近几届成都市党委、政府魂牵梦绕的夙愿。环境保护,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是我们应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绝不能目光短浅,用近期的、局部的发展损害长远的、全局的发展;不顾环境被破坏,只求经济的一时发展,会造成对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威胁。因此,彻底整治府南河,是人民政府的神圣职责,是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精神的具体体现。基于这一认识,经过多年的财力、物力的准备和周密的论证与规划,1992年,市委、政府决定,用5年时间,投入27亿元,对府南河实施综合整治,彻底消除多年来影响成都城市环境质量的隐患,为把成都建设成生态城市、现代化都市奠定了基础。
      建设生态城市,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历史上,曾有过对府南河的整治,但其内容主要集中在泄洪、排洪和航运方面。今天对府南河的整治是综合整治,包括防洪、环保、绿化、道路管网和安居五大部分。在制定整治规划时,市委、政府明确指出,综合整治府南河(岷江锦江段)不仅是成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牵涉面最广的一项综合性城市建设工程,而且也是成都建立现代化都会,建设生态城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性工程、“龙头”工程。为确保工程圆满完成,市委、政府还从组织、政策、机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力的管理措施。
经过近5年的努力,综合整治后的府南河社会经济效益已显示出来。
——防洪方面:整治前,洪涝严重,给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整治后,排洪能力由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二百年一遇。仅此一项,每次可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3000万元。
——环保方面:整治前,污染蔓延,每日50多万吨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其他污染物排入府南河。现在,府南河内外侧埋设了25公里的排污干管,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被截流后统一处理,达到国家三类水质标准后再排入成都下游的灌溉网;沿河有污染的企业搬迁城外,城区生态环境有了决定性改善。
——绿化方面:在沿河两岸新开辟、培植近400亩绿化带和小公园、小游园,辅以滨河绿化带、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标志作品和与之相映衬的城市雕塑,形成以巴蜀文化为内涵、各具特色的滨河绿化圈。
——道路管网方面:沿河修建长14.79公里、宽25米的内环路,长8.6公里、宽20米—40米的外侧道以及沿河长10.79公里、宽16米的护河道,大大减缓了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年增直接经济效益1300多万元。与道路施工同步,还进行了地下管网建设,将污水、雨水、自来水、电力、通讯、路灯、天然气等地下管线通盘考虑,为成都向现代化国际都会发展奠定了必要的设施基础。
——安居方面:整治前,沿河两岸房屋危破,3万余户居民居住在低洼危破房屋内,恶劣的居住环境与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和小康目标极不相称。现在,沿河两岸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危破房、建筑物以及有污染的工厂,按规划进行拆除、搬迁、改造。在旧城区内形成占地687亩的新商贸区和占地860亩的商住区,并新建24个居住小区,使沿河3万余户10万居民告别低矮、破旧、潮湿的棚屋。
综合整治府南河工程已是成都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不仅带动了建筑业、建材业、房地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商业、旅游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仅旅游业每年就新增1.5亿元的收入和3000万元的税收。整治后的府南河业已成为成都的“翡翠项链”,使它更加美丽动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国际上不少著名大财团、大企业纷至沓来,有力地促进了成都市的对外开放。
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的浩大和业已昭彰的社会经济效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赞叹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国家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小组认为,这项工程不仅有力地抑制了环境污染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恶化,而且解决了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李鹏总理在视察中给予充分肯定,欣然题字:“治理府南河,振兴新蓉城”。姜春云副总理评价府南河工程是“综合治理,成功之作”。
      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成功的启示
成都市以综合整治府南河为突破口,在建设生态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已收到初步成效。回顾5年的实践,感触很多,给人以最大启迪的是:
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建设生态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共产党员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整治府南河,还一江清水,这是人民群众的呼声。成都市委、政府决定综合整治府南河,就是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正是因为整治府南河工程顺应了民意,它才被人民群众称之为“民心工程”。
科学的决策需要切实有效的措施去落实。“一切依靠群众”,这是这项工程胜利完成的根本保证。成都市委、政府从工程开工之日起就把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放在重要位置,把府南河的整治作为团结全市人民共建美好家园,营造向心力的凝聚点和切入点,在舆论导向中突出“母亲河”与蓉城儿女休戚与共的生命情结。由于指导思想明确,宣传和组织工作得力,成都人民参与工程的热情高涨。“政府为民办实事,我为政府分忧愁”,“为整治尽言,为整治尽力”成为广大群众的心声和自觉行动。自愿为这项工程捐款的市民达100多万人,30多万学生省下零花钱买树种,“为府南河添一片绿”。即使是难度最大的3万户居民的搬迁,也在一年内顺利完成。随着府南河整治、建设和管理的逐步深入,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和文明素质逐步提高,维护府南河建设成果的活动在广大市民中展开,认养府南河树木,自发护河护路,义务劳动搞清洁,已成为广大市民和学生的自觉行为。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调研组参观后认为,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是“蓉城建设之伟业,大得民心之壮举”。府南河综合整治的成功表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观念,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处理好环境治理与经济建设投入的关系。经济建设需要投入,而生态城市的建设同样需要投入。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前提是,政府切实转变职能,转变观念,从只重视经济数量的增长转变到重视推动社会经济全面进步,既重视经济发展的数量与质量,又重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应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看待环境的治理。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变好了,既可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可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入,焕发出经济发展的持久魅力。
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成都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得以上马和顺利完工,正是对这一优势的运用。整个工程投资近30亿元,超过当时(1992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总和。为了确保工程上马和顺利进行,市里压缩开支,砍掉一些包括修建政府办公楼在内的项目,使工程有足够的财力支撑。
府南河综合整治是一项投资规模大、涉及面广的工程,必须经过充分论证,周密规划,以科学的决策为基石,以科学的态度统揽工程的各项工作。在这项工程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成都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发挥专家、学者的积极性,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整个工程进展环环相扣,既符合现实需要,又满足了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被专家学者称为“科学的结晶”。新闻宣传单位围绕开展群众共建生态城市活动营造舆论氛围,对广大市民起了引导作用,对建设者起了鼓舞作用,对工程起了推动作用。
四、建设生态城市,必须结合城市特点,找准全局的突破口。建设生态城市,必须抓住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成都市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河流污染。这就决定了成都市在改善环境质量时,应以综合整治府南河为突破口,带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建设。从实践效果看,这一突破口找对了。通过治理,成都市不仅恢复和丰富了历史文化名城“二江环抱”的自然风貌,改善了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而且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住宅条件、对外开放形象、城市经济的布局等都得到很大的改善,还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5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可以说,这是成都市迈向新世纪的重要一步,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键性的一链。
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是一项造福人民、利在千秋的工程,它的全面实施和顺利完工,还使人们看到改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效益,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增强了,人们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提高了。在成都市,不仅出现了建设以县为区域的国家级生态农业带,而且还有不少基层干部提出建设生态村的目标。可以相信,进入21世纪的成都,将是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天府之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