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平原乡村的希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4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调查报告

  平原乡村的希望
袁中山
吉林省榆树市八号镇以粮食生产为基础,以村办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户搞多种经营,全镇的经济发展红红火火。
地处东北大平原的八号镇,像很多产粮乡镇一样,以前年年粮食大丰收,但农民并不太富裕。因为只靠种粮卖粮仅可维持温饱,要想使粮食升值,必须就地转化搞多种经营,必须下功夫把农户经济搞上去,让农民丰产又丰收。
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八号镇经过反复探讨研究,决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集体经济为龙头、以管理制度为保障、以社会化服务为动力、以利益互补为链条,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农户经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并有机地结合起来。
基地化管理。镇里根据所辖12个村的各自区位优势、自然优势、劳动力优势和传统生产习惯,分成养猪、养牛、养鸡、种植等八大生产基地,把农户经济发展纳入基地建设规模,解决了农户上项目的零散、盲目、无序问题。
目标化管理。为使农户经济有计划、按规律发展,建立了分类达标制度。对全镇56个自然屯、7000个农户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依据农户致富程度、劳动力状况、科技水平等,把农户划分为四个档次:规模经营户(单项年收入万元以上)、标准经营户(单项年收入5000元以上)、基础经营户(单项年收入2000元以上)、空白经营户(单项年收入2000元以下,包括没有项目和科技含量较低的零散项目户),并建立农户经济发展档案。
企业化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农户就是一个企业。农户经济发展如何,主要取决于当家人的素质。八号镇把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户当家人作为农户经济管理的关键来抓。他们以回乡初高中毕业生为重点,举办学习班,到规模户、专业大户学习。镇里每年召开联合体和农户企业管理经验交流会,每村抓一批典型,印发小册子进行推广。这些措施都促进了家庭企业素质的提高。
集体经济和农户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八号镇先后建立了黄牛交易市场、生猪登记批发市场、蔬菜交易批发市场,生猪、黄牛日交易量都在百头以上。同时到外地找市场,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鸡西、绥芬河等7个大城市建立30余个大中销售网点,保证农副产品流通畅快。
八号镇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稳定增长,使八号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迅速增加。1996年全镇社会总产值突破3亿元,人均年收入突破3000元。其中胡家屯416口人,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致富奔小康的希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