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易老倌进城淘粪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4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易老倌进城淘粪记
王永华
3月27日上午,阴雨绵绵。湖南衡阳市汽车西站公共厕所旁,摆着一长溜粪车、粪桶,50多位农民正排队淘粪。
9时20分左右,年过花甲的衡南县三塘镇三元村农民易善发刚把粪车停好,不巧粪池已被淘空。风停雨住。易老倌和结伴而来的王远富拉着粪车来到进步电影院。易老倌走近粪池,发现这里的大粪又被20多位农民抢先淘走了。他们连续走了6个公厕,均迟了一步。
王远富打起了退堂鼓。易老倌说:“别急,我家的秧田还等肥下田,还是转转再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易老倌到湖南路公厕提起粪池盖一瞧,脸上马上由阴转晴:一池大粪足够肥10多亩田。据了解,他家去年承包5.8亩稻田,亩产粮食1049公斤。交足定购粮后,用余粮养了12头生猪,2000多羽鸭子,全年纯收入5.4万多元。今年一开春,他就将村里外出打工农民的16亩稻田承包过来,并准备了4吨化肥,考虑到都用化肥,不仅成本高,而且会降低地力,因此连日来,他每天都进城淘粪,风雨无阻。
在这里卖了五年门票的厕所管理人员颇有感慨:“过去城里的大粪要出钱请工挑到湘江喂鱼,没想到现在‘香’起来啦!看来,今年准是一个丰收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