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安全的较量——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大力查处重大责任事故案件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4
第11版(法制纵横)
专栏:

  安全的较量
——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大力查处重大责任事故案件述评
本报记者吴兢
请看下面一组令人痛心的数据:
1994年,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共查处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在生产当中发生的重大责任事故案件54件,案中死亡57人,伤16人,直接经济损失830余万元。
1995年,该院共查处重大责任事故案件51件,死亡54人,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700余万元。
1996年,该院共查处重大责任事故案件56件,死亡62人,伤10人,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事故猛于虎!它给国家和群众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在这场人与事故的大较量中,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兢兢业业,奋战在前沿。据北京市检察院统计,朝阳区检察院每年查处的重大责任事故案件,均占全北京市各区县相当大的比例。
事故频频发生急建筑行业是重点
近年来,随着许多大型建筑项目的上马,以及工厂生产节奏的加快,一些单位因安全意识淡薄,制度和管理上均存在漏洞,造成了重大生产事故频频发生。从近几年来查处的重大责任事故中分析,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管理不到位,是最主要的原因。朝阳区检察院检察长冯文生说:“一些企事业单位领导只关心生产,忽视安全,只注重效益,较忽视管理。企事业单位内部各级安全责任制不明确,有的有制度却未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监督无力度,导致生产作业场所管理混乱,没有安全保障。企事业单位发生重大事故,不但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产,也严重侵害了国家和群众的财产、人身安全,真正令人痛惜!我们朝阳区检察院及时加大了对重大责任事故的查处和预防,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而在生产实践中,一些企事业单位对施工作业人员不进行安全教育,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欠缺,作业中不服从管理、违章蛮干;一些管理人员不负责任,对工人违章作业听之任之、不予制止,有的甚至为赶生产进度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这些行为都严重地违反了法律。据统计,在朝阳区检察院近3年来查处的161起重大责任事故案中,依法对其中的51起案件,分别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和玩忽职守罪追究了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未构成犯罪的,也依法建议发案单位给责任人员以党纪、行政处罚。
在建筑行业,事故是最大的敌人。一位长期从事建筑工作的经理说:“一出事故,停工一天便损失十几万元,而三天便少盖一层楼,影响了工程进度,还会延误工期。”然而,最怕出事故的建筑行业偏偏成了事故最经常光顾的地方。在朝阳区检察院1996年查处的56起重大责任事故案件中,发生在建筑行业的竟高达41起,占发案总数的73.2%。
建筑行业容易出事,与其行业特点密不可分。建筑行业施工面大、现场复杂,常常是多层次立体交叉作业,且涉及工种繁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也较多;而从人的角度讲,建筑作业人员除了少量的技术职工外,多为稍经培训、光靠体力干活的农民工和季节工,他们的生产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都较差。在朝阳区石佛营工地施工的某建筑集团一公司,便是由于长期使用未经培训的信号工和架子工进行高空建筑作业,打制混凝土,从而导致了两起因操作失误而发生的高空坠落事故,造成多人伤亡。
检察官紧急出动查处预防保安全
1996年某施工单位在朝阳区进行施工过程中,出动大队人马进行内墙装修。该劳务队技术负责人为赶工程进度,无视安全规定,强令工人违章作业,硬是将平台的防护拉接杆用电焊切除,致使下一道在平台作业的工序发生了严重塌方事故,造成两人死亡。朝阳区检察院闻讯立即赶到出事地点,测量勘察现场,找出事故原因及责任人员。在排除险情及时恢复施工的同时,他们严格执法,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重大责任事故罪,追究了该队负责人的刑事责任。
对每一起重大责任事故案,朝阳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都尽力做到“四个及时”:及时到现场,及时勘察,及时处理,及时让事故单位恢复生产。
大力查处重大责任事故犯罪,这只是检察工作的一个方面。积极预防事故发生、最终战胜事故才是根本。朝阳区检察院把长远目光投向了“防患于未然”。为加强安全设防,他们定期召开事故分析会、安全法制宣传会等等,还常常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安全检查,并发出相应的检察建议提出整改意见,尽力协助并督促各企事业单位健全安全规范、提高安全意识、严格依照安全规章办事。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他们共发出书面检察建议40余份,深入生产一线协助安全检查30余次,宣讲法制课50余场,使数万名职工受到了法制安全教育,有效地遏制了辖区内重大责任事故上升的势头。
北京炼焦化学厂法规处处长邬显勤说:“朝阳区检察院的同志是我们厂的安全保护神。多年来,他们年初到厂给职工上安全第一课;生产当中,常常为职工进行现场讲课,以案释法,并不定期到基层进行安全大检查;年末,他们又来厂为职工再敲安全警钟。这些工作极大地增强了领导和职工的安全、法律意识,提高了我们对事故的抵抗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