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一一○的魅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4
第11版(法制纵横)
专栏:

  一一○的魅力
本报记者毛磊
目前,一个以“一一○”为龙头的快速反应机制开始在全国各地构筑起来,中国警方向人民郑重承诺:“有警必接,有问必答,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有案必查。”
有人评价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这是一个凝聚着巨大勇气与爱心的承诺,这是中国公安史上一场划时代的革命。
各地警方先后开通“一一○”报警服务台,他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顽强拼搏,快速出击,用血汗再塑了人民警察的光辉形象。
北京市公安局去年七月,在对原“一一○”匪警电话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开通推出“一一○”报警服务台,仅半年多时间已接各类报警一点五二万件,公安机关从中破获一批案件;接群众求助电话九千八百零二个,服务救助群众一万余人次。
江苏扬州市公安局“一一○”报警服务台内,一九九七年新年钟声刚刚敲过,警铃骤响,一个女人的呼喊声:“拿刀杀人啦!”电话突然中断,警察通过电脑迅速查出报警电话和地点:“在贾庄二巷邗江外贸宿舍。”警车风驰电掣般冲入夜幕,不足十分钟赶到出事地点,只见一男一女正扭打在一起。原来是夫妻纠纷,争执中丈夫用菜刀划破了妻子的额头和面颊,鲜血直流。警察对双方进行了批评、教育、调解……
去年十一月五日凌晨三时二十分,山东菏泽市公安局“一一○”接到报警:牡丹南路发生一起抢劫案,两名歹徒持械抢劫河北省四名客商,并打伤三人。报警电话挂断三分钟后,四名警察已赶到现场,将犯罪嫌疑人当场擒获,并搜出凶器及抢劫的现金。
无疑,快速是“一一○”的魅力之一,这也是时代和人民对公安工作的要求,为此,千千万万名警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承受着种种的艰辛。为了二十四小时保持快速出警状态,许多地方的公安机关坚持“车不离岗,枪不离人,衣不离身”,实行全天候值班备勤,始终保持快速反应能力。闻警而动,警贵神速,各地警方“一一○”报警服务系统在报警、指挥、出警和处置四个环节上,都竭力突出一个“快”字。
然而,“快速反应来自群众的报警意识,而群众的报警意识来自民警全心全意的服务”。公安部长陶驷驹如是说。
“一一○”报警服务台是警方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重要窗口。面对人民群众遇到危、难、险、急等特殊困难的求助,人民警察有灾必救,有险必抢。只有这样,公安机关才能打下深厚的群众基础,取得广泛的社会信任和支持,快速反应机制也才能尽快建立起来。
应该说,“一一○”的事业本身就是一项奉献的事业,“一一○”之所以要二十四小时转动它那敏感的神经,触摸社会的各个角落,正是为了在八小时内外,尤其是在八小时以外,替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这充分体现出一种忍辱负重的大局观念和一份高尚无私的公仆情怀。
“一一○”的另一个魅力,在于形成“一一○”社会效应,由公安机关向全社会延伸,此乃“一一○”的生命力所在。
各地警方在“一一○”的建设中,不仅仅局限于创建一种新的运作体制,实现快速反应,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培育一种精神,促进公安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上。
“一一○”优质服务、无私奉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一些地方医院开通了“一二○”急救电话,加强了急救中心建设,并配合“一一○”开通了“绿色生命通道”,对“一一○”救助的急、危、伤、难患者无条件接诊,坚决杜绝贻误抢救的现象发生;邮电、城建等有关部门,建立了“一一○”处理警情值班室,对“一一○”先期处置后移交的救助问题,给予无条件的接受;供气、供电、供水部门设立了与“一一○”并网的抢险应急电话,建立抢险维修小分队,并划分区域,接到群众求助后,与警察共赴现场及时排险;不少地方的商业、供销、金融等服务部门,也出台了一些与“一一○”配套联动的措施;一些专业特长人员组成“一一○”志愿者服务队,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一一○”,成为人们身边的卫士,成为每个单位、每个路口、每个家庭昼夜值班的哨兵,也正在成为人民警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座丰碑。(附图片)
近日,河南省睢县一工厂发生火灾,十几个液化气罐随时可能爆炸。睢县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出警队员不顾生命危险,将灼热的气罐一个个抢出。图为抢险现场。
高明雷振刚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