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现代艺术史的一部力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4
第12版(副刊)
专栏:书海扬帆

  现代艺术史的一部力作
朱哲
悠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艺术、书迹遗存丰硕,近现代书法的历史虽然只有100多年,但是面临社会转型,面临书法退出实用舞台转入鉴赏艺术,社会风云变幻,书法艰难嬗变,收集书法史料困难,厘清书法发展轨迹困难,定位书法名家、大家更其困难。现代书法史时间短,仅仅一个半世纪,变化纷繁复杂,许多现象和问题至今未形成共识。正像英国历史学家R·G·柯林伍德在《知识的地图》一书中指出的:“当代历史使作者感到困惑,不仅因为他知道得太多,也因为知道的东西没有完全消化,连贯不起来和太零碎。只有精密地、长时期地深思熟虑之后,我们才开始了解何者为本质,何者重要,才开始了解到事情如此发生的理由,这时编写的才是历史,而不是新闻。”《中国现代书法史》的著者朱仁夫凭勇气、艰辛和深思熟虑,终于写出了书法的现代历史。
《中国现代书法史》由上下编组成。上编共六章,阐释现代书法一个多世纪发展的脉络。从19世纪下半叶国门打开、社会巨变,书法面临西方艺术的冲击,甲骨文面世,敦煌遗书发现,书法找到了新的发展契机;到20世纪初新兴知识分子加入书法家行列,书法社团与学校书法教育出现,书法发展出现新景观;70年代末至90年代书法的突变与踌躇,创新派、现代派、传统派各领风骚。把书法放在大的历史观照下审视,同时又突出书法史应有的个性,这就是此著上编的基本思路。本著下编列十一章,叙说九位书法大家,吴昌硕寝守石鼓,康有为长于碑版,于右任标准草书,沈尹默继承帖学,毛泽东倾意纵草,曹秋圃重视师承,吴玉如宗法二王,林散之透现灵逸,沙孟海闻名题榜,在一个半世纪里,诸位大家先后纵横驰骋,各显千秋。是政治人物,只用书法家的视角观瞻,是书坛重镇,则突出其艺术个性;大陆台湾书家,一视同仁,均按生年顺序排列,不分南北中西。现代书法史上,大家有如璀璨的群星,光耀宇空,未列专章单述者,还有杨守敬、沈曾植、张裕钊、曾熙、李瑞清、郑孝胥、翁同和、溥雪斋、谭延闿、李叔同、台静农、王遽常、谢无量等,每一位都有一条令世人惊异的书法艺术道路和业绩。因有“生不立传”的惯例,至今健在的书法大家只好放在一章中简述一二,瘦硬通神的启功,标举经派的王学仲,书法育人的欧阳中石,笔走龙蛇的沈鹏等,大家、名家真是说不尽。本著上编阐述书法史迹,下编传系书法大家,纵横交织成现代书法的斑斓图画,其中仍有未尽言者,只好在最后一章“后论”中补说,如耀眼的种种书法现象,雨后春笋般的碑林建设,从幼儿到老年、从小学到博士生的业余与专业书法教育、频繁涌动的中外国际书法交流,等等,又像一笔又一笔重彩,添绘在现代书法史的长卷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