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波兰大选在即政局相对稳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9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波兰大选在即政局相对稳定
本报驻波兰记者朱富贤
入夏以来,随着议会大选日期的临近,波兰政治气温骤然上升。为争夺立法和执法权,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在波兰社会“全方位”、“多层次”地展开。在审查预算法过程中,在讨论政府资金投向等问题上,在酝酿选区候选人名单和名额分配过程中,从波兰最高权力机构——议会,到最低执行机构——地方自治组织,在执政联盟两党(民主左派联盟和农民党)之间,在在野党内部,都可以听到各党派利益的“碰撞”声,看到“唇枪舌剑”的激战场面。波兰社会呈现出变幻莫测、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的局面。不过,此间舆论认为,这一切基本上都是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按议会民主确定的“游戏规则”进行,波兰政局不会出现“急风暴雨”式的变动,而是处在相对的稳定之中。
自1993年10月26日由民主左派联盟和农民党两党组成的左派联合政府执政以来,尽管波兰总理三易其人,但已经顺利地度过了4个“战斗”的春秋。它是自1990年波兰剧变以来执政期最长的一届政府。在这4年中,左派联合政府不但经受了来自在野党各方面的“质疑”和“进攻”,还经历了执政两党在人事安排上的“矛盾”和利益上的“摩擦”。但是,毕竟这两党的“共同利益”多于分歧,最终,还是通过协商和妥协,走到一起共事。由于民主左派联盟在议会中占167席,农民党占131席,两党在460个席位的议会中占有相对稳定的多数。此外,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是前社民党主席,现波兰众、参两院议长都来自农民党。在8月7日改组后由7人组成的波兰广播、电视监督委员会中,有5名成员来自民主左派联盟和农民党。所以,在“少数服从多数”议会民主的政治格局中,波兰政府的一些重要法律、法规比较容易得到通过和贯彻执行。舆论认为,这是波兰政局处于相对稳定的第一个主要原因。
其次,波兰经济平稳发展为社会政治稳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近年来,波兰经济呈持续发展趋势。从1992年至1996年,国内总产值年增长率从2.6%上升到6%。尽管今年波经济出现了一些过热现象,波兰西南部遭受特大洪灾,但据预测,今年波国内总产值仍然可望增长5.7%左右。与此同时,社会失业率却在下降。在1993年至1996年之间,失业率从16.4%下降到13.2%。预计到今年年底,失业率为11.1%左右,将低于法国、德国、意大利、芬兰和西班牙等国,是波兰体制转轨以来失业人数最少的年份。这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由失业而引发的严重社会治安问题。今年以来,波兰社会犯罪率明显下降,全国性罢工很少。今年7月波遭灾后,由于财政经济情况良好,波兰政府没有采纳有些专家提出的关于征收紧急抗洪税方案,认为有财力和能力对付洪涝灾害造成的后果,不想加重纳税人的负担。在抗洪救灾期间,波兰社会齐心合力,秩序良好,偷、抢、骚乱、私吞捐赠物品等危害社会现象很少发生。显然,经济发展为政局稳定、社会安定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稳定的政局又为重建灾区,解决失业问题,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里的观察家还注意到,在稳定波兰政局方面,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5年11月19日,年轻的克瓦希涅夫斯基击败瓦文萨登上总统宝座后称,他是“全体”波兰人的总统,而不是一个党派的“头头”,并立即宣布退出他自己缔造的社民党。执政期间,在一系列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事关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他能超越党派之见,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看问题。在审查新宪法、预算法、审查法、税收法等过程中,在各党派发生矛盾,争执不下时,他能积极地进行斡旋和协调,寻求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方案,最后作出决断。由于他正确的“仲裁”,总统在波兰社会中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目前,波兰总统、议会和政府三者之间关系被认为是最好时期,闻不到瓦文萨执政时那种“上层战争”的硝烟味。直至目前为止,克瓦希涅夫斯基基本上没有使用过总统否决权。为波兰加入北约和欧盟,他作了不懈的努力;在今年特大洪灾中,他放弃休假,为抗洪救灾继续工作,从而受到了社会的赞誉。据8月17日出版的波兰《直言》周刊第三十三期刊登的一则民意调查表明,他的社会信任率达64%,全国第一。
但是,波兰一些舆论指出,处在相对稳定中的波兰社会,还孕育着诸多不稳定因素。波兰的政党大大小小将近300个。它们在世界观和建国论上,都存在着分歧和差异。今年以来,由于议会大选的“催化作用”,各党派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和发展。在诸如怎样评价当前政府的政绩、在政府人事变动和农业政策以及围绕候选人提名和名额分配等问题上,彼此都存在争执,而且各派政治力量正在重新分化和组合。这些错综复杂、纵横交叉的因素,都有可能给波兰政局注入不稳定的因素。
据最新社会调查,目前波兰没有一个政党的选民支持率超过半数,都在30%以下,大选获胜的政党难以单独组阁。而目前两大对立政党(民主左派联盟和团结选举运动)的力量对比,呈势均力敌态势。在新形势下,新的一轮“找朋友”政治游戏,正处在高潮。如果将来的政府在议会中不具有稳定的多数,那么,波兰政坛将不会风平浪静。但是,正如一位波兰朋友所言,在通往权力的征途中,成功的要素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社会治安。那种扔臭鸡蛋、烧汽车轮胎的“街头政治”,已经为人们所厌恶。因此,谁能开出“长治久安”、“安居乐业”的良方,谁就有可能上台。由于波兰各政党的大政方针都是“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安定(政治局面)”,所以,波兰社会的政治气候有时可能“风雨交加,雷声隆隆”,但雷雨过后一定会是晴天,尽管可能不是阳光明媚的艳阳天。(本报华沙8月1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