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论社会舆论对道德建设的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20
第9版(理论)
专栏:

  论社会舆论对道德建设的作用
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舆论对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道德意识、形成完善的道德人格,发挥着强大的影响作用。
宣传典型,社会舆论的激励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往往从一些典型人物和事件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因此,在道德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典型的鼓舞和激励作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上,我们党树立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有力地倡导、培育了为人民事业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在对外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变革中,我们更需要树立一大批体现时代精神、具有高尚道德的英雄模范人物,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样板和标兵。只有这样的典型,才有血有肉,令人信服和钦敬,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要注意典型的层次性。各地、各部门都应有自己的典型,典型距离群众越近,人们受到的教育越大。当然典型也不要过滥,宣传典型更不要人为地拔高,要从实际出发,从细微中见真情,于平凡中见伟大,使人感到亲切可信。
分析现象,社会舆论的认识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社会现象究竟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由于人们的道德观念不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舆论对各种不同意见和想法进行梳理、介绍,使人们在比较鉴别过程中提高认识。实际上,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过程,对于建立和发展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实践问题,运用生动灵活、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各种不同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形成新的社会共识。应当看到,很多新事物,由于它有悖传统,不合常规,往往遭到人们的冷眼和反对。因此,要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善于用改革的观点、开放的观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认识事物。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借鉴和吸收世界一切国家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只要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就应当肯定和支持。要注意克服望文生义、简单类比、对新生的东西轻易加以否定的倾向。
激浊扬清,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多数人都渴望为社会所接受,而不愿意受到非议和排斥。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道德准则,受到社会舆论的肯定和赞誉时,就会感到喜悦和自豪;而当个人行为因为与道德相悖,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时,则会产生一种内疚和羞耻感。这种情感体验的压力,会使人们的言行或者得到鼓励,或者受到抑制。舆论宣传必须旗帜鲜明,对真善美的东西,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思想和行为,应坚决支持、大力弘扬;对那些假丑恶的东西,对那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消极颓废的思想和行为,则应毫不留情地予以解剖和鞭挞,不容许它们招摇过市。
要做到“寓褒贬,别善恶”,必须科学把握道德评价标准,避免将某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对社会有益无害的行为和思想,作为消极的东西加以批评和排斥。
潜移默化,社会舆论的熏陶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以图文并茂、形声俱佳的方式,冲破地域、时间、文化水平的限制,向人们迅速生动地传播各种信息,对人们的道德意识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现代大众传媒的这一作用,在依法加强管理的同时,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的宣传。当然,这种宣传不是死板的公式化的说教,而应当是自然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淅淅春霖。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陶冶。
要坚持形式多样性与内容一致性的统一。各种舆论载体在表现形式上,应有自己的特点,但在基本方向上,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保持一致。不应各说各的话,更不能唱对台戏。熏陶是一种潜移默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各种舆论工具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宣传,必须持之以恒,具有滴水穿石的韧劲,不能冷一阵、热一阵。要加强党委宣传部门对社会舆论宣传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坚持党对社会舆论部门的领导,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根本保证,这一点必须高度重视。社会舆论部门要有很强的大局意识,舆论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主义道德水准和道德判断力。要像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在打好自己思想和业务根底上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在发挥社会舆论对道德建设的引导作用方面,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