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韬奋和他的事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7-24
第3版()
专栏:

编者按:今天是邹韬奋同志逝世十周年纪念日,我们在此发表两篇纪念文章。邹韬奋同志是出色的文化战士,他所主持的各种刊物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众中有很大的影响。他的不断求进步的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韬奋和他的事业
胡愈之
一九四六年七月,当我们在新加坡追悼邹韬奋同志的时候,我曾经说韬奋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今天,祖国的面貌完全改变了,我们是在人民的首都纪念这位去世已经十年的亡友,我以为用“伟大的爱国者”来称呼他,仍然是恰如其分的。
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应当是这样的人:他热爱人民,人民也热爱他;他用一生的不倦怠的劳动为人民大众服务;他把他自己的专长,他所创造的事业和他所能贡献的一切最好的东西无保留地贡献给人民;他时时刻刻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惜冒生命的危险和人民的敌人作坚强不屈的斗争。韬奋同志,他是有这一切的优良品质的。他的一生为建立人民的新的出版事业而奋斗。他以无比的忠诚,为人民群众服务,直到最后一息,从不放下他的锋利的武器——笔。他是人民的文化工作者的优良的典范。
韬奋同志生于一八九五年。他从一个民主主义者逐步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韬奋所走的道路也就是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道路。但是他进入中国文化革命统一战线的营垒是比较迟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革命的第一时期和第二时期中(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七年),韬奋还只是一个天真的、纯朴的、热情的青年。他在帝国主义创办的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受高等教育。当他离开学校投身到现实社会的前后,他和民族资产阶级接触得比较多。青年的邹韬奋曾经有过当工程师的幻想,后来当过会计员和英文教师,最后才选择了新闻工作作为他的终身事业。当“生活周刊”最初创办的时候,韬奋所写的文章,主要是关于青年的个人修养的。当时“生活周刊”的政治主张还只是“力求政治的清明”和“实业的振兴”(“韬奋文录”第八页),这就是当时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由于幼年教育和生活环境的局限,韬奋并没有被卷入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的狂波巨浪,而只是偶然被浪花所冲击罢了。
一九二七年以后,文化革命统一战线进入了第三个时期,即新的革命时期。以国民党为代表的中国大资产阶级转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反革命营垒,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民族资产阶级也附和了大资产阶级。革命营垒中只剩下了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包括革命知识分子)。反革命“围剿”的消极结果,那就是日本帝国主义打进来了。韬奋同志进入革命的营垒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韬奋自己说:“‘生活周刊’既一天天和社会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的改造到了现阶段又决不能从个人主义做出发点;如和整个社会的改造脱离关系而斤斤较量个人的问题,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于是‘生活周刊’应着时代的要求,渐渐注意于社会的问题和政治的问题,渐渐由个人出发点而转到集体的出发点了。”(“经历”第一○五页)
事实也确乎如此。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战争给与青年的富有热情和毅力的邹韬奋以不可忍受的冲击。大敌当前,国难深重,反动统治阶级仍然是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屈服投降。在中国共产党号召之下,全国人民喊出反对内战独裁,要求抗日御侮的强烈呼声,这时候的“生活周刊”,主要由于韬奋个人的努力,达到十万份以上的销数,成为当时在海内外拥有最广大读者和影响最广泛的刊物。韬奋认识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刊物,这也不应该只是少数知识分子的讲坛,这是一个武器,这是捍卫祖国,捍卫人民利益的一个战斗武器。他决定把这个战斗武器无条件地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大众,为的是要挽救垂危的祖国,为的是要服务于苦难的人民,为的是要冲破黑暗,走向未来的光明。
韬奋有这么个特点,当他作了决定的时候,他是不顾一切困难,非贯彻到底不可的。他没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犹豫动摇的那种弱点。他不但要办好“生活周刊”,并且要把它扩大成“生活日报”,使它成为鼓吹抗日救亡的人民号角。他把“生活周刊社”扩充为“生活书店”,以扩大宣传影响,使它成为中国人民出版事业的萌芽和基石。
从这时候起,韬奋和“生活书店”所遭受的压迫和磨折是数不尽的。“生活日报”由于读者的踊跃集资,经过两度的筹办,终于在香港出版了,虽然只是很短的时期。在“生活周刊”被查禁之后,继之而起的“新生周刊”“大众生活”“永生”“生活星期刊”也都遭受封闭和查禁。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韬奋自己两度被迫流亡海外,最后还被投入苏州监狱。但是,在编辑室里也好,在流亡生活中也好,在监牢和拘留所里也好,他从不害怕困难,或者表现消极。在任何困难的日子里,他从不离开他的战斗岗位,他从不抛弃他所从事的文化事业。如同在前方的英勇的战士那样,只要还有可能拿起笔来的时候,他从不放弃战斗任务。在苏州监狱中,他写了“萍踪忆语”和“经历”两本书。甚至在重庆敌机疯狂轰炸的时候,人们都看到他还在防空洞昏暗的灯光下埋着头不断地写稿。
韬奋同志和他所创办和领导的生活书店的同志们的辛勤劳动和坚苦奋斗决不是白费的。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领导之下的“一二九”救亡运动的爆发,普遍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的风起云涌,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后形成,韬奋和他所主持的,由生活书店所创办的刊物是起着不小的宣传鼓动作用的。“生活书店”和其他进步书店在当时出版的书刊,对于冲破蒋介石匪帮的文化“围剿”,提高反动统治地区内青年和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也起了极其广大的宣传作用。
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就是韬奋的生命的最后一个时期中,韬奋遭遇了一生中最痛苦、最不容易忍受的经历,也在这个时期中,韬奋表现了无比的英勇、坚强和乐观主义的精神。在这个时期韬奋经过了三四次的被迫流亡,最后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病苦,经年呻吟床褥,但是他仍然笔不停挥地和内外敌人进行无情的斗争。他和日本帝国主义坚持斗争,他和国民党反动统治阶级坚持斗争,他和统一战线内部的投降动摇分子坚持斗争,他还要和缠绕着自己的身体的病魔坚持斗争。当他在重庆和桂林的时候,他每天要应付国民党的图书杂志检查员,应付跟踪着他的国民党特务,应付不断向他进行威胁利诱的国民党官员,但是他仍然坚持他的事业,坚持他的战斗岗位,他不容许他所主持的刊物延迟一天出版;他仍然要费去一大部分时间接见来访的读者,帮助读者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困难越多越大,他的信心越高,战斗意志也越坚强。从香港撤退以后,他冒着千辛万苦进入苏北解放区,他第一次接触到翻身的人民,更加坚定了他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后胜利的信心。直到临终,他申请中共中央接受他为光荣的共产党员。短促的生命,使他对人民事业的伟大贡献,受了一定的限制。但是韬奋同志,他在中国革命知识分子所走的道路上,已经走到光荣的终点。他向中国人民,贡献了他所能贡献的一切,包含了他的生命在内。
毛主席曾经说过:“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但是,知识分子在其未和群众的革命斗争打成一片,在其未下决心为群众利益服务并与群众相结合的时候,往往带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空虚的,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动摇的。因此,中国的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虽然有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但不是所有这些知识分子都能革命到底的。其中一部分,到了革命的紧急关头,就会脱离革命队伍,采取消极态度;其中少数人,就会变成革命的敌人。知识分子的这种缺点,只有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才能克服。”(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六三六页)
知识分子要和群众的革命斗争打成一片,要下决心为群众利益服务并与群众相结合,韬奋和他的事业所以能够有所成就,归根结柢原因就在这里。韬奋从他还没有进入革命营垒的时候起,就已经具备了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态度和与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他很早就有了这个志愿,要以办报办刊物作为终身职业,但他从没有把他自己所办的报纸刊物作为私人事业。在一九二八年,他就提出“‘生活周刊’究竟是谁的?”这个问题,而他的结论是:“生活周刊”究竟是社会的。他曾说:“每期的‘小言论’虽仅仅数百字,却是我每周最费心血的一篇,每次必尽我心力就一般读者所认为最该说几句话的事情,发表我的意见。”(“经历”第九九页)在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中,他是第一个重视和读者群众的联系的。“生活周刊”的“信箱”起了最广泛的联系群众的作用。到了后来,韬奋参加了实际的政治斗争,他和群众的联系更加广泛也更加深入了。他不像有些自命进步的文化工作者那样,自以为站在前面,鄙视着站在后面的漫长的群众行列。由于韬奋具有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他总是和广大群众一起前进,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没有一时一刻脱离他们。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个人的事业,只有在和人民群众密切相结合的时候,才能起一定的历史作用。由于他和人民群众有血肉相连不可分离的关系,韬奋才能在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中,真正地起了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也正因为他不断地服务于群众利益,到后来参加群众的实际斗争,他才能做到不空虚,不动摇,克服知识分子一般具有的主观主义、个人主义的缺点。他是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教育与改造的最优良的榜样。
韬奋用极端严肃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事业和工作。他的文章是有明确的纲领的,对一切不正确的反人民的东西进行无情的猛烈的抨击,对一切正确的有利于人民的东西,加以热情的支持和拥护。他从不容许一篇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的文章登载在他所编辑的刊物上面。他对于刊物的排印、校对、封面设计以至于广告和发行,都采取十分严格的态度。他从不容忍一个任何微小的错误,也从不忽略一个任何细小的改进。可以说,除了鲁迅以外,很少见到一个作者和编辑者像韬奋那样对出版工作采取认真态度的。而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也就是对人民群众的负责精神的具体表现。
韬奋同志,他的生命很短促,他的工作很平凡,但是他对革命的文化工作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政治生活、工作精神和待人接物方面所表现的优良品质是不容易数得清的。我们祖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伟大事业,在今天,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更加百倍地需要像韬奋同志那样的崇高的革命知识分子和优秀的文化工作者。让我们大家都向韬奋同志学习,学习他的崇高的政治品质,学习他对人民事业的无比忠诚,学习他的紧密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学习他的忘我的劳动精神,学习他对人民出版事业的认真负责的严肃的工作态度。(附图片)
邹韬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