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领导干部要师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24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领导干部要师牛
邱曙东
“牛年师牛”,这是一个很合时宜、能鼓实劲的话题,值得一议。
牛通人性,具有忠厚老实、埋头苦干、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都是人应该仿效的。今天,我们的领导干部,尤其应该在加强自己的品格和政德修养时,以牛为师。
师牛的佳话,首先当推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时,珍惜分秒,博览群书。这段光阴令他难以忘怀:“走进湖南图书馆,楼上楼下,满柜满架都是书……我就贪婪地读,拼命地读,就像牛闯进了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个不停一样。”周恩来同志诙谐地把“总理”二字释为“人民的总管理员”,他说的“做人民的奴隶,受人民指挥,做一条牛”,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董必武同志在五十九岁生日写下《谢寿》律诗,一句“我似老牛鞭不动”,表达了“诸子情深殊可感,藐躬德薄不相宜”的谦逊之情。
许多名人也以牛自喻,勉励自己像牛那样辛勤劳作。鲁迅一生极爱牛,也是师牛的典范。他那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可谓师牛之绝唱。其光辉一生,俨如他自己所说“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郭沫若写下《水牛赞》,讴歌了牛“活也牺牲,死也牺牲,死活为人民”的精神。他还主张将牛作为“国兽”。当代画家李可染曾说:“牛给予人类的多,取之人类的少。人人学此精神,埋头苦干,多给少取,社会主义事业何患不日进千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何患不灿烂一新。”因此,他把自己的画室取名为“师牛堂”,刻有“师牛”、“孺子牛”诸印以明志,还时常创作以牛为题材的国画。
既然革命领袖和先辈名人为我们树立了师牛的典范,那么,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日益推进的今天,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师牛呢?师什么样的牛呢?在一些古诗词中,我们看到了一系列伟大而朴实的牛之形象,发现了诸多牛之品格与精神,也感悟出诸多道理。
第一,工作要使牛劲。古诗“黄犊山南又山北,犁春犹有古人风”(宋·方岳《次韵程第》)描绘了黄犊不辞劳苦而耕耘山坡的场景。而“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宋·王安石《和圣俞农具诗》)则是另一番汗牛劳作的情景。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勤政为民,在工作中如“九牛爬坡个个使劲”,努力做到政绩斐然。六十年代的焦裕禄、九十年代的倪天增和李润五劳累成疾,倒在领导岗位上。这些就是“中国黄牛”的化身。领导干部反腐倡廉也要使牛劲,在不正之风面前敢于“横牛头”钻“牛角尖”,与之决战到底。
第二,知民疾苦,亲民敬民爱民。古诗中多见把农民比喻牛的形象。白居易的《官牛》说:“马蹄踏沙虽净洁,牛领牵车欲流血”,将官老爷所骑之马的洁净马蹄子与拉车脖子磨出血的老牛进行鲜明对比,揭露了恶官乱用民力、劳牛伤财的恶行。宋人李纲的《病牛》诗更是用牛来隐喻不堪重负的农民,为农民鼓与呼。诗曰:“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既赞美牛的奉献精神,更谴责了过度役使,不重保养而致牛于病的行径。原来,李纲是在为负担过重的农民抱不平!读着这些古诗,联想党中央力抓扶贫攻坚,以及我们党为改变人民群众的命运而进行的历史变革,深感古之“爱民、亲民”思想之可贵,但也只有在人民掌握政权的时代,这种理想才可能实现。
第三,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不求闻达,不计得失。古诗“人间久矣倦迎逢,归路牛羊带夕春”(宋·方岳《山中》)、“近人积水无鸥鹭,惟有归牛浮鼻过”(宋·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宋·孔平仲《禾熟》)等都是写牛之休闲妙句,寓意人要师牛不患得患失,保持良好心态。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要经得起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的诱惑,经得起权力的考验。具备了这种“牛格”,方能过得了江泽民同志所要求过好的“金钱、权力、美女、人情”四关。
第四,脚踏实地,戒骄戒躁。明·郭贞顺在《上俞将军》中咏道:“黄犊春耕万陇云,牦龙夜卧千江月。”它道出了钟情土地、脚踏实地的牛之风骨。我们需要的是牛之朝气、牛之傻气,而要反对吹牛浮夸和哗众取宠。最近,河南省决定,从元月起,率先在全国实施《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严惩虚报统计数据的吹牛者,真可谓牛年的一大喜讯。
总之,领导干部无论在思想作风,还是在举止行为方面,都有必要师牛,尤其是要做“人民大众的牛”。因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服务是领导干部的宗旨。只有使自己成为“孺子牛”,人民群众才会满意、高兴和放心,党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