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千载难逢天外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22
第3版(国际)
专栏:科技漫话

  千载难逢天外客
本报记者张友新
不久前每天黎明前,在东方低空上,有一个拖着长长尾巴的形似团状的天体,其容姿闪闪发光,完全可与其周围的牛郎星、织女星等几颗恒星相媲美;它于本月21日前后已由晨星转为位于西北方向低空中昏星。这就是海尔—波普彗星。目前,这位千年难逢的天外“客人”正日夜兼程向地球奔来,到本月23日至24日到达地球的“家门口”,届时它距地球约2亿公里,然后就挥“尾”告别,飞向遥远的天际。
星星的出入隐现,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圆缺盈亏,人们都已习以为常,并且还给它们披上种种神秘面纱,寄予美好的遐思,但对彗星却另眼相看,视为“不吉利”的征兆。汉语中“彗”字是“扫帚”的意思,在西文中,“彗星”一词来自希腊文,原意是“尾巴”或“毛发”的意思。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彗星奇特的外貌给人们心理上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是过去人们由于科学知识的贫乏而产生的一种错觉。今天,社会已经进步,科技已有惊人的发展,彗星投下的阴影已被科学之光所驱散。
其实,彗星出现不足为怪。它不是一个结实的球体,而是我们太阳系中的一种正常的天体,与其他行星一样,沿着自己的轨道绕太阳公转。有所不同的是,彗星一般躲在太阳系边缘的宇宙里,在某种因素的干扰下,彗星会改变其运行轨道,掉到内太阳系来。当彗星靠近太阳后,由于太阳辐射的“加热”,其彗核(主要由冰构成)会汽化出云雾状的彗发(主要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同时在太阳风的作用下,像被风吹动的烟一样,彗星背着太阳的一面就会出现一条长长的“尾巴”。愈接近太阳,彗星愈亮,当远离太阳时,彗星变得暗而冷,并且成为无头尾之分的东西了。
海尔—波普彗星就是这样一个天体。它是美国天文爱好者阿伦·海尔和托马斯·波普于1995年7月23日同时独立发现的,当时该彗星距地球约9.3亿公里,其亮度是著名的哈雷彗星的1000倍;当该彗星飞抵距地球的最近点时,其亮度特别大,长长的彗尾雄伟壮观,令观者激动不已。据科学家计算,这彗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为3000余年,也就是说每隔3000年才光顾地球一次,所以它被称为“千载难逢的稀客”。
自海尔—波普彗星被发现后,国际、国内掀起了观测这颗彗星的热潮。目前,不仅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已备好精良的“装备”,要对该彗星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即使普通百姓也不放过这个“天赐良机”。3月9日,当日全食和海尔—波普彗星举行“世纪幽会”时,小小的中国边陲城市漠河竟聚集了万余人观看这一天文奇景;当海尔—波普彗星日前在科威特上空出现时,许多人清晨起床赶到沙漠原野,观看这美丽的天文景象,给他们单调的生活增加了新的乐趣。第一届海尔—波普彗星国际大会将于1998年2月2日至5日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举行,届时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将交流对这一“世纪彗星”的研究成果。
海尔—波普彗星的风采向人们提供了一次普及科学知识的机会。世人对彗星的兴趣和热情,表明科学技术日益深入人心,而没有科学根据的观念正逐渐隐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