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文心剑胆——记预备役中校学者沈克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26
第10版(文化)
专栏:

  文心剑胆
——记预备役中校学者沈克尼
曹益民顾克美
在部队的礼堂里,一位清瘦的地方学者应邀给宁夏军区干部集训队400余名将校讲军事课。他从宁夏军事地理,讲到我国周边环境,提出了不少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他在讲课中熟练而准确地引用战斗条令,使台下的军官们惊讶不已。讲课结束时,台下全体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位地方学者是宁夏人民出版社发行部主任、副编审沈克尼,今年1月被任命为某预备役步兵团中校副团长。他是“老三届”初中毕业生,上山下乡插队三年,并做过五年建筑工人。1995年他被兰州军区司令部聘为特邀研究员。
沈克尼从少年时代起,就立志从军报国,曾4次报名参军,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然而,他的军旅梦一直在延续。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军事学术,特别是军事地理及兵要地志理论。他的军事著述和建议内容涉及技术、战术,甚至战略。
沈克尼根据外军特种部队的训练项目,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与电视台记者、工于绘画的朋友陶京天一起写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野外生存》一书,介绍在野外藏、走、吃、住和自救的知识,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由沈克尼撰写的《近百年来日本对我国兵要地志的研究》等三篇论文被我军最高指挥院校国防大学列为研究生班和武官班的教学参考资料。他两次被特邀参加全军军事地理学术研讨会并获奖。最近,沈克尼提议并作为副主编参与撰写的武警部队《军事地形学》一书出版。军官们在与沈克尼交谈时,常会觉得他是部队机关的一位高级参谋,很难与他现时的职业联系起来。
值得指出的是,沈克尼的军事著述所依据的全部是公开出版物,并一一注明出处。这也证明了他的情报意识和研究能力。有许多人奇怪,沈克尼不是军人,怎么会写出那么多水准不低的军事论文?他这样解释:其实历史上许多的军事著述,特别是军事地理著作,如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并非总兵、参将之类的武官撰写的,而是一些颇有远见的士大夫所著。文人关心国防、文人爱国自古皆然!
沈克尼白天编辑,忙出版业务,晚上便成了“军人”,完成陆军参谋学院的函授学习。甚至连穿戴也一半是老百姓,一半是军人。他上装是便衣,而下身无论春夏秋冬都是绿军裤。他本人虽面色苍白,身材瘦小,骨子里却极具军人气质。沈克尼在生活中喜欢打猎、爬山、游泳,足迹遍及西藏、青海、内蒙古、新疆,却不打牌、不跳舞、不抽烟、不喝酒,且基本素食。
沈克尼的军事论著是严谨的、枯燥的,而他本人却是个豪爽快活的人,他喜欢唱歌,特别是军歌。他唱军歌时,洋溢着一种“国家、荣誉、责任”的激情。若在昔日战场的遗址上唱,昂扬的歌声更显历史的苍凉。
沈克尼喜欢收藏军用品。仅军用望远镜一项,就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法国的单筒望远镜,缴获的日本、美国和国民党军“中正式”望远镜,以及不同时期各种倍率的德国“蔡司”,原苏联、捷克和我国自行研制的各式军用望远镜。收藏的古代兵器有西周早期的矛,战国时的戈、青铜短剑,秦代的斧,西汉时的铁剑、环首刀等。他常半开玩笑地说,这些古兵器是他上一辈子使用过的。他在西安秦兵马俑展馆指着一个披坚执锐的武士俑对朋友说:“那就是我。我和这支军队蓄势待发,已经两千年了。”
(附图片)
沈克尼在野外进行生存研究刘海峰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