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下岗以后怎么办?上海四位女工的回答是——向命运说“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26
第11版(职工天地)
专栏:特稿

  下岗以后怎么办?上海四位女工的回答是——
向命运说“不!”
张路
引子
1996年12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丁华来到上海市总工会就业服务中心、长宁区职业介绍所、伊人编结社等,了解上海的再就业工作。那天,他听取了上海4名下岗女职工再就业的经历后,久久没有出声。
半晌,他才站起来,紧紧握着4名上海女工的手说:“我很感动。你们与命运作斗争、与困难作斗争的毅力,你们遇到挫折不回头的勇气,值得我们每一个干部学习。我要请你们上北京来,给大家讲讲你们的经历!”
邱德馨——干了19个工种后,她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钟点工。比没有钱更难受的是什么?心灵上的空虚
1987年,原在纺织行业心满意足地当着工人的邱德馨下岗了。走进家门,她想今后就带孩子吧。可几个月后,她再也受不了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又走出了家门。40岁的她还能干什么呢?
邱德馨什么都做,站柜台、做小生意、推销化妆品……可是由于年龄偏大和皮肤偏黑,她怎么干、干得再好,也莫名其妙地被“炒”掉了。19个工种,19次打道回府,就是再坚强的人,也会被毁掉勇气和信心。邱德馨却在一次次的败阵中开了窍,她告诉自己要学会适应社会,向社会寻找合适的位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出于同情去帮助照顾一个孩子,没有想到这一做做出名气来了。她不自觉地成了一名钟点工,而且不断有人请她去干。说白了,钟点工就是保姆。开始因丈夫在单位大小是个干部,邱德馨觉得自己做保姆难为情,走进走出躲躲闪闪,手忙脚乱。一段时间后,她变了,抬起头壮起胆,动作也利索了,一天能包4户钟点工。
1990年初,她自强不息的经历受到了杨浦区总工会的关注。
区总工会出面请她担任家政服务队队长。用邱德馨的话讲:没想到自己还当了干部。一年来,她带动了370名下岗女工加入了“保姆”行列。而她依然乐呵呵地做着钟点工——一个名曰“家政服务”的行当。
胡娟——她躺在手术台上泪水不停地流。她好想做母亲,可是一次就业机会何其珍贵。今天,当她走进地铁驾驶室时,她为自己自豪
26岁就下岗,这滋味实在不好受。在上海毛巾二厂做挡车工8年,胡娟得了不少奖,可是产业结构调整是无情的。下岗的日子里,胡娟每天翻阅各种报纸,剪下招聘启事,寄出一沓沓应征信,盼望“救世主”的出现……后来,胡娟才知道,“救世主”其实是每个人自己。
在单位的帮助下,胡娟来到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参加考试,被吸收为劳务输出工,成为站台服务员,一个多月下来,虽然干得很辛苦,但是她很满足。然而,就在此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结婚3年,她好想有个孩子。可是她太珍爱来之不易的这次再工作的机会了。最终,她选择了工作。作为一个女人,这种选择的痛苦只有胡娟自己知道。
1995年5月,地铁公司招聘女司机,离学校10多年的胡娟又一次向自己挑战,她通过了专业培训资格的考试,又攻读20门专业课程。1996年3月,胡娟成为了上海第一代地铁女司机。那晚,回到家里,她倒在丈夫怀里失声痛哭。
周伯莲——她的家里几乎没有一个完人,死的、病的,所有的重担都担在她瘦削的肩上。她靠自己开起零布店,坚强地走出了笼罩家庭的阴影
同样是下岗女工,周伯莲与别人不一样。不一样的倒不是43岁的年龄、20多年的车床工经历和在局技术比武中取得的五级工证书,而是她的家庭。
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1980年周伯莲因早产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一个当场死亡,一个脑缺氧终身瘫痪,不能坐,不能立,不能讲话。好在1984年她又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家里终于有了一点欢笑。可是好景不长。1988年她的丈夫因疲劳过度得了视网膜剥离症,4次开刀,好强的周伯莲默默挑着沉重的担子。1993年,她下岗了,家里3个病人,一个无经济来源的婆婆,一个要读书的女儿,丈夫微薄的收入,自己的下岗工资,一点补助,如何度日?周伯莲哭了。
哭完了,她就想,不能总靠补助过日子,必须靠自己双手走出困境。于是她利用居住街面房屋的优势,经过两个多月的申请,终于开了家零布店。正当她东拼西凑借钱准备装修门面时,更大的不幸降临了:小女儿得了急性化脓性关节炎进了医院,预收费3000元钱。不到10岁的女儿趴在母亲背上说:“妈妈别看了,咱们家哪来这么多的钱?”几天后,院方开出了病危通知书。此时的周伯莲跪倒在医生脚下,恳求不惜一切代价救女儿。
命运或许就是这么一种东西:你怕它,它就粉碎你;你迎接它,就会战胜它。女儿终于得救了,小店也开张了。周伯莲利用自己的裁剪手艺,为顾客做被套、枕套、饭单、袖套,别人不肯做她都乐意做,一天要做十四五个小时。本分的经营,热情的态度,使她在3年中不仅还清了债务,培养女儿考进了重点中学,还一点点修复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
毛品芳——下岗后,就不能干大事了?她不信,而且偏偏要去房地产行业闯天下
毛品芳下岗时,朋友建议她调单位,亲戚劝她做个体户,丈夫则要她回家带孩子。她却什么都听不进,她有自己的理由: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毕竟只有三十几岁,今后的路还很长。
毛品芳是个有勇气的人。1993年1月,没有营业执照、没资金、没房源和没有房地产方面专业知识的毛品芳决定搞房地产经营与咨询。没有营业执照想办法,没有资金先做中介,没有房源靠熟人介绍。她没向上级公司要一分钱,拿出自己的积蓄,租了一间比较廉价的房子当作办公室,一张坏桌子、几张旧椅子、一部电话,算是办公室里的全部家当。由于没钱装修,好多客户来买房子,坐的是轿车,手持大哥大,一看简陋的办公室,掉头就走,急得毛品芳直掉眼泪。
认真寻找失败的原因后,她由坐在办公室里等客户上门变为主动走出去为购房者服务。她认为办公室里的豪华气派,不是生意成功的唯一途径,主要的还是靠自己的诚实信用和辛勤的劳动。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她不断学习,取得了房地产经纪人员资格证、电脑初级合格证、行政管理中专毕业证,还自学了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的全部课程。
几年来,一个普通的下岗女工变成了房地产公司经理。1995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6年被评为优秀党员,10月又当选为党支部书记。(附图片)图为向命运说“不!”的四位上海下岗女工。(左起)周伯莲、胡娟、毛品芳、邱德馨。张路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