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后勤职工的奉献——山西运城地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改革小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26
第11版(职工天地)
专栏:

  后勤职工的奉献
——山西运城地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改革小记
杨曦王天齐
停水断电、暖气不热、屋顶渗漏、下水道堵塞……机关后勤部门似乎管的就是这些吃喝拉撒的“小”事。怎样搞好新时期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山西省运城地委、行署机关事务管理局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为机关后勤管理工作闯出了一条新路。
活力,来源于机制的转换。机关后勤改革并无现成章法可循,唯其探索,才有创造。该局局长张克贤选择了不等、不靠、开拓进取的创业之路,提出了“提高服务质量,节约财政开支,精简机关人员,开展社会创收”的改革宗旨,使管理局的运行机制迈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管理局在后勤服务单位中实行聘任制,优胜劣汰,严把选人、用人关。机关幼儿园的两名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经过评议没有被聘任,改作了保育员。他们还健全和细化了后勤各科室几十个岗位的责任制,实行定岗、定员、定责,严格奖罚,强调“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养闲人吃闲饭,并下功夫抓好岗位培训、技术练兵,做到各项后勤服务规范化、快节奏、高质量。
管理局把属于纯福利性质的部分后勤单位——医疗室、幼儿园、理发室、锅炉班、澡堂、电工班等分离出来,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还分流了一部分干部职工。这些人过去吃财政大锅饭,大包干以后,他们自负盈亏,不仅养活了自己,改善了设施条件和对机关内干部职工的服务质量,年底还向机关上缴数额不等的承包金。
管理局稳扎稳打,组建了地委、行署机关劳动服务总公司,在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的情况下,自筹自集及借贷款103万元,先后改造、创办了对外餐厅、土建维修公司等五个实体。局里给这五个公司提供场地,不给拨款,实行二级法人责任制。五个公司开展对内、对外两面服务,把过去纯福利性的后勤服务的沉重包袱彻底甩掉了,还分流安排了50多个干部职工的工作。
人尽其才,遍地生财。断了“皇粮”的后勤工作人员,在创办实体的过程中脱颖而出,各展其才。这几年,回扣和好处费盛行,机关周围的个体户大都用这种办法拉业务,使国家蒙受损失。由于他们不搞回扣,不给好处费,价格压得比市场低,并靠优质服务赢得用户,五个公司个个盈利,每年向机关交十几万元的利润,向国家纳税十几万元。
管理局成立五年来,克服重重困难,搞了许多规模大、质量高的基础建设。干部职工都称他们是一支改革创新,不争名利,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