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感天动地的乐章——福建省永春县美岭村党总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3-31
第1版(要闻)
专栏:

  感天动地的乐章
——福建省永春县美岭村党总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纪实
新华社记者王运才陈雁本报记者潘帝都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两项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必须担负的两项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人正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实践这一历史赋予的使命,他们用智慧和汗水鸣奏出感天动地的时代乐章。福建省永春县美岭村党总支一班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事实,正是这辉煌乐章中一个极其动人的篇章。
还是那座山,还是那道梁,飞出金凤凰
这是一个洒满落日余辉的傍晚。在翻越了崇山峻岭之后,我们来到了美岭村——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
村如其名。一条柏油路绕山过涧蜿蜒至村口,半山坡上散布着错落有致的幢幢民居。天色渐暗,家家户户的窗口映出灯光,星星点点煞是好看。
沿着村道走下来,是占地2000平方米,集图书、娱乐、放映于一体的村俱乐部综合楼,楼内灯火通明。楼旁是一个在山村很难见到的灯光球场。站在球场向上望,是一座十分漂亮的白色建筑——美岭村小学。
村里人自豪地告诉我们,现在全村学龄儿童的入学率100%,孩子上中、小学的费用全部由村里负担。凡考上中学、中专、大学的学生,村里每年还发给奖金。村里的老人们也受到很好的照顾,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领到120元的生活费。村民们看病也很方便,村里就有医疗站,全村人都享受免费医疗。
这个村家家户户都住着新盖的房,买了摩托车和电视机,不少家庭还装上了程控电话。村里还新近投资安装了两座卫星地面接收站,山里人也和城里人一样,能够看到十几个频道的电视了。199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8000元,比1978年增加了113倍;村集体固定资产1.8亿元,人均41万多元。10年来全村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小偷小摸、赌博等现象也已绝迹。美岭村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然而,10多年前的美岭村可不是这样。
那时,作为全省闻名的特困村,美岭村叫“尾岭村”,由其位于闽南莲花山脉最顶端而得名。全村85户人家,400多口人,世代以种田、卖柴为生,用竹片、松根照明,人均纯收入仅70元。村中地无半亩平,出村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到镇上要翻越几座大山。由于贫穷,许多村民一年有大半年时间靠野菜、野果充饥,村里80%的孩子没钱上学,娶不起媳妇的光棍汉就有十多个。“穷窝”就是当时美岭村的代名词。
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是什么原因使原来的“穷窝”变成今日的“美岭”,使深山里飞出这样一只“金凤凰”呢?
认定一个理,找准一条路,走活三步棋
这要从80年代初说起。
那时候,虽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拂神州大地,但这里却依然如故。一个曾因不甘心一辈子受穷而走出深山老林的人回到了家乡。他叫苏新添,在外面闯荡了十几年,当过小工,拉过板车,跑过生意。当他赚了几万元钱回到村里时,看到的是依旧在贫苦中度日的乡亲们,听到的是“添仔,也带上我的儿子到外面挣钱吧”的哀求声。左思右想后,苏新添决定不再出去了,留下来带领乡亲们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苏新添根据自己走南闯北的经验,提出了“要脱贫灯先明,要致富先修路”的打算。但是建电站、修路的资金从哪里来呢?苏新添说服妻子把自己在外面打工赚的2.3万元血汗钱全部拿了出来。乡亲们被感动了,也纷纷把卖猪的钱、给女儿办嫁妆的钱拿了出来。全村人用肩扛,靠手搬,硬是把几十吨的机器、管道搬进深山,在1985年建成了村里第一座40千瓦的水电站,解决了村民照明和加工用电问题。修路更不容易。从村到镇的26公里林区公路,至少要投资20万元。钱是等不来的,路却必须修。他们决定边开工边筹款,依靠全村人的苦干实干,动手开山修路。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终于靠自己的双手开通了一条致富的道路。就在灯亮路通的1986年,苏新添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年后,尾岭村从过去所属的三岭村划分出来,正式成立党支部,苏新添当选为支部书记。尾岭村改名美岭村。
党支部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决定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兴办企业。他们经过学习考察了解到,本地资源丰富的原木经加工后可增值10多倍,于是首先创办了胶合板厂。一年后,胶合板厂创产值200万元,利润达35万元。1991年,他们发现市场需要大量的包装箱,又抓住时机创办了纸箱厂,当年就收回了成本。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后,他们更加快了发展经济的步伐,相继办起了14家企业,并在距村12公里的交通要道旁建起了一座总投资4200万元、占地70亩、年产30万吨的水泥厂,迈出了向异地求发展的脚步。现在,在美岭村务工的外地人口已超过当地人口的一倍。
美岭人正是认准了不等不靠、艰苦创业才能求发展这个理儿,从本村实际出发找准了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道路,走活了“建电站、修公路、办企业”这三步棋,才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迅速摆脱了贫困,大踏步地走向文明和富裕。
一个好支部,一名好支书,带出好队伍
在美岭村十几年的奋斗史上,有一支队伍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这就是美岭村的党员、干部队伍。无论是在创业初期,还是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的今天,全村的党员、干部都付出了比群众多得多的汗水和智慧。正如美岭村群众所说:“穷村变首富,一靠党的好政策,二靠我们的党支部。”
的确,美岭村党总支是一个团结奋斗的领导班子,苏新添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好带头人。为建电站,他拿出了自己挣的全部血汗钱;修公路时,他带头跳进冰冷的河水,冻僵了双腿;在建水泥厂的工地,他三次累昏过去,两次被送进医院抢救;为了村子的发展,他已连续12个春节没有和家人一起吃过团圆饭。村子富裕起来后,苏新添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本色。外出办事,他从不住高级饭店,经常以一包方便面充饥。一次,他的儿子出差住宿费偏高,他当场将发票撕掉不予报销。党总支副书记苏清泉,为村里办厂采购设备,常常风餐露宿,走了全国10多个省,为村里节约近百万元开支。党支委苏绵延,在建水泥厂的300多个日日夜夜,坚持吃住在工地,连除夕也没有回家……在苏新添和村党总支一班人的带动下,美岭村的党员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业的头几年,由于集体收入少,全村党员没有一人拿村里的补贴;建电站和修路时,党员组成突击队,包下最苦最累的活;办工厂时,村里主要的党员干部几乎每天都吃住在工地上。党员苏建设,是一名普通的电工,一天夜里,暴风雨摧毁了村高压电线,他不顾亲人的阻拦,冒着生命危险赶去抢修。他当上胶合板厂副厂长后,一次烘干机坏了,为了尽快抢修好,他从头上泼下一桶冷水,就爬进了60摄氏度高温的炉膛。由于党员、干部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村里年轻人都把能够入党看做是最光荣的事情,要求入党的群众逐年增多。现在全村的党员已从刚成立支部时的3名发展到67名,并成立了党总支。
有一个好的党支部,有一名群众信得过的好支书,有一支过得硬的党员、干部队伍,这正是美岭村能够在一贫如洗的基础上很快脱贫致富的关键。
(附图片)
压题照片:美岭村一角。吴宝亚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