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拓新就业观念的榜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2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拓新就业观念的榜样
木人
上海建材学院的三名外地大学生毕业留沪后,以敏锐的眼光发现城市居民对净菜服务的巨大潜在需求,毅然辞去工作稳定且收入颇丰的现职,创办了“星期八净菜行”,他们这种“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举动和在就业领域里大胆创新的精神,开我国高学历人才就业于社区服务的先河,为在新形势下拓新就业观念树立了榜样。
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在国民中的比例还很低,但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产增长方式比较落后以及人才选用机制的未完善等原因,近几年来,不少城市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本不应该出现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现象。就连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不例外。据一些大、中城市统计,历届积留的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数以百计,而其中大多数都是由于“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的缘故。这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浪费,而且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稳定及正常学习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所谓“专业对口”,几十年来,一直是大学生分配工作的主要原则。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随着许多行业的社会功能交叉发展及再调整,人才使用主体单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以及社会对人才录用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大学生在国民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如果还像过去那样过多地强调“专业对口”,不只会限制某些人才的发展,也必然会造成大学生待业的人才浪费,而且还将制约新的社会服务领域的开拓。
要适应这种新的就业趋势的变化,就必须拓新就业观念,使自己的思想从陈旧的、过时的条条框框束缚中解放出来,大胆地、主动地在社会大天地里找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智的位置,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在这方面,上海建材学院的三名大学生,以他们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人的就业观念与这日益变化的就业趋势有很大的差距。有些人认为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寒窗数年等于白辛苦。这种想法虽然并不为错,也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因此坐等“对口”而荒废数年光阴,岂不更为可惜。能够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当然好,即使找不到,也不必怨天尤人。你现在的专业未必就是你得以充分发挥才智之所在,日新月异的社会里不乏你施展才能的天地,不妨去大胆地尝试一番。古今中外,许多对社会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物,其突出的业绩往往并不在最初的专业方面,他们只是在此基础上成功地拓新了自己,发展了自己。倘若鲁迅先生拘泥于“专业对口”,想来,我国最多也只是增加一名良医而已,但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学史将因此少了极其光辉的一页,而留下无可弥补的历史遗憾。
有些人还认为,“高学历,低就业”,不仅大材小用,而且情面上也过不去。这种想法从传统观念角度来看,不无道理。但是,现代化的进展日新月异,社会各行业包括社区服务行业也必然走向市场化、集团化、规模化和管理现代化。要适应这种发展的趋势,仅靠一张大学文凭,一门专业包打天下,恐怕是远远不够的了。从社会发展的方向看,可以肯定地说,只有学历适应不了行业发展的需求,而没有容纳不了大学学历的行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以真诚的热情,积极鼓励和支持建材学院三名大学毕业生可贵的尝试,并祝愿他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在这块新开垦的处女地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