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村庄精神”的力量——来自山东蓬莱农村的报告专题报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5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村庄精神”的力量
——来自山东蓬莱农村的报告专题报道
陈鹏孙志全
编者按:读了这篇来自山东蓬莱农村的报道,真切感受到一种令人振奋的精神力量。
“村庄精神”之所以能在蓬莱叫响,能够促进当地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在于它立足农村实际,蕴含了绝大多数村民的精神追求;展示了他们所认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且具有各自的个性风格。它由村民共同讨论制定、共同遵守执行,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凝聚力,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村庄精神”的创建表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贴近农民的实际,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
春回大地时节,徜徉于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蓬莱农村,在一座座花园式的村落前,在一群群农民的言谈中,你会切身感受到一种令人振奋的精神力量。“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建个小康村,留与身后孙”……一句句活泼凝练的语句,或标立于村口路旁,或铭刻在农民心中,它浓缩了蓬莱的“村庄精神”。
十几年前,就在广大农村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初期,蓬莱就推出了建设“文明村”的创举。近些年,由于农民自主经营,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民的个体行为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党员活动室、青年之家等活动阵地渐渐冷清了。许多村成了老弱病残“空壳村”,一些不健康的风气乘虚而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如何搞?带着这个问题,蓬莱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入农村开展百村千户大调查,刘家沟镇安香于家村的做法使他们受到启发。
安香于家村是这个市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第一批富起来的村。1990年,这个村围绕“两个文明”建设提出“村兴我荣,村衰我耻;艰苦奋斗,开拓务实;文明建村,造福后人”的村庄精神,并围绕“村庄精神”开展唱村歌、党员重温誓言等活动,凝聚了人心。不久,这里成了没有刑事犯罪、没有封建迷信、没有计划外生育、没有邻里不和等“九没有”的村庄。
安香于家村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贴近农民的实际。市委书记王胜科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过去抓的一套是从外向里熟,而创建‘村庄精神’是从里向外熟。”基于这种认识,从1992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在农村大力倡导创建“村庄精神”,并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推动创建“村庄精神”活动深入开展。如今,全市95%以上的村庄都有了各具特色的“村庄精神”,找准了新形势下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切入点。
“村庄精神”是绝大多数村民认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
“村庄精神”在全市推广之初,有些村干部编了几句顺口溜灌输给群众,但群众不买帐。靠果业发家的王庄乡王庄村,几乎家家盖新房,但村里的路却坑坑洼洼。村里号召各扫“门前雪”,人们就伸手要工钱。为了转变村民思想,村里曾编了几句顺口溜式的“村庄精神”进行灌输,但无济于事。1993年春节,村干部担心群众早起拜年摔跤,就在两条大街上装了十盏路灯。清晨,村民们一出门就看见明亮的路灯和灯下凹凸不平的路,心里很受震动。正月里,人们自发将门前的路进行了整修,家家相连,全村的路都平了。十盏路灯照亮了这个村创建“村庄精神”的路,党支部再让村民讨论村庄精神时,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达成共识。
培育“村庄精神”的过程,也就是农民自我教育的过程。大柳行镇庵口村有丰富的黄金资源,农民乱挖滥采,土法冶炼,环境严重破坏,并引发了打架斗殴、偷盗赌博等一系列治安案件。村支部按《村规民约》进行处罚,公、检、法、司联合进村整治,结果是按下葫芦起来瓢,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去年,村党支部结合《矿产资源法》、《环保法》给农民讲解保护家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不唯金钱为后代,遵纪守法讲公德”的村庄精神,使人们懂得了牺牲眼前利益与保护家园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关停小金矿十几个,废除土法炼金点100多个。庵口村这种“村庄精神”,直接打通了农民的“心梗阻”,治好了政府的“心病”。
“村庄精神”,有利于净化农民的心灵,使之成为促进蓬莱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精神力量
蓬莱农村的“村庄精神”像一团团火,锤炼出一大批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无私奉献、勇于开拓的新型农民,塑造出一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农村。
王庄乡黄泥沟村是一个封闭在丛山峻岭中的小山村,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蹲在家里求富裕,出大力,流大汗,老是摘不到富果子。1994年以来,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到先进村开眼界,结合本村实际提出了“幸福不会从天降,走出山门富起来”的村庄精神,使农民冲破传统的乡土观念,融合到世界经济大潮中。他们利用山区花岗岩资源丰富的优势,从北京引进人才,从日本引进资金,联合开发石材,产品直接打入国外市场,每年开发量7万多立方米。如今,这个小山村既有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又充满着走出山外做买卖,引进外资办企业的现代气息。
农民心中有了“村庄精神”,走到天涯海角也心系家乡。马格庄镇大皂许家村残疾农民许化明长年在北京、天津经商,他对村庄精神的理解是,爱家爱村才能爱国家,爱党爱民才是爱自己。他虽然长年在外,却始终不忘家乡父老,每年拿出一部分钱,为村里办一件实事,先后为群众安装了自来水、闭路电视、程控电话,盖起了花园式的幼儿园,购买了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供农民使用,无偿为村里投入资金100多万元。
“村庄精神”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刘沟村过去是远近出名的穷村,有文化有能力的人都跑到了城里,村里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1992年,村里确定了“艰苦创业为本,文明奉献为荣,开拓务实为风,振兴家乡为宗”的村庄精神,把外出务工的农民吸引回村建设家乡,很快使村里实现了“村庄园林化,通讯自动化,道路水泥化,生活福利化,村民劳保化”。2月28日,82岁的老人戴天禄过生日,村党支部一班人按常规带领幼儿园的孩子,载歌载舞为老人祝寿,在一片祝福声中,戴老汉满含热泪,深情地说:“‘村庄精神’使我们找回了失落的家乡。”
正是靠这种精神,蓬莱市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20%的幅度递增,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2806元,跨入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的行列。
(附图片)
秀美的蓬莱阁。彭宣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