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交通银行:金融改革先行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6
第1版(要闻)
专栏:

  交通银行:金融改革先行者
本报记者施明慎
1987年4月1日,一个悠远而陌生的名字——交通银行,带着国内外人士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关心、期望和种种猜测出现在上海外滩。10年来,交通银行不倦地书写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新篇章,其改革的步履越走越坚定,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不久前,江泽民总书记为交通银行重组十周年亲笔题词:“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办好商业银行。”李鹏总理亦题词:“坚持改革之路,办好商业银行。”
在改革开放中重生
提起交通银行,不少年轻人以为她只有10年历史。其实,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在旧中国,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并称为四大银行。直到现在,它过去的10元面额红色火车头钞票,仍为钞币收藏者的珍品。解放初期,经人民政府改造,交通银行成为监督公私合营企业财务的银行;自1958年起,其内地业务并入当地的人民银行和建设银行,在香港的分行仍继续营业。
1986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增强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交通银行。按照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改革设想,这家银行的主要特征是:以公有制为主的股份制金融企业;业务范围不受专业分工限制;不包企业资金供应;按经济区划设置机构等等。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回忆道,“国务院确定恢复交通银行,并将总行设在上海,其意图是想搞一个商业银行改革的试验,做一次新的尝试”。
当时,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全国只有工、农、中、建四家专业银行。业务、客户和活动范围都是严格划分、高度垄断的,整个金融领域没有竞争,缺乏活力。
引入竞争机制,恢复组建交通银行的消息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在国内外引起了关注。1987年4月1日正式开业当天,在没有举行剪彩仪式、不发请柬的情况下,仍有120多家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外银行、商社冒雨前来祝贺。外电评论说,从交通银行身上看到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决心和发展趋势。
办成改革的银行
交通银行的恢复组建,不仅是这家历史悠久的“银行元老”的新生,更重要的是寄托了人们对中国金融改革的期望。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曾多次叮嘱:交通银行一定要办成改革的银行,不要再沿袭旧的模式,不要成为改革的对象。
交通银行组建初期,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旧体制、旧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加之交行的人员大多来自专业银行、地方财政和计划部门,难免每走一步,都自觉不自觉地要向专业银行靠拢。办成改革的银行抑或是改革的对象,确实是个严肃的话题。
实行股份制,是交通银行与专业银行最明显的区别,也是交通银行改革的基础。交通银行实行国家控股,地方和企业参股。股东大会是交通银行的权力机构,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负责交通银行的重大决策。交通银行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行长是法定代表人,体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由于产权关系清楚,权、责、利明确,便于交通银行自主经营,更好地维护股东权益。10年来,交行的股东投资回报率一般为30%,盈利中用于交税、分红和企业发展的数额大体相等,较好地兼顾了国家、股东、企业三者利益。今天看来,这种组织形式,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框架,已在后来制定的《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中得到肯定。
按经济区域和业务大小设置机构,体现了交行作为一家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和经济合理原则,避免以往专业银行按行政区域设置,机构重叠、效率低下的弊端。但这种变革并非一帆风顺,和专业银行比规模、比速度的倾向不时干扰着交行。几经反复,几经比较,这家银行终于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业务发展主要放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严格控制机构、人员增长,没有存款来源、没有经济效益的地区绝不盲目设点。
事实证明,这种选择是正确的。这几年,中央银行构划金融体制改革方案也在考虑按经济区域设置机构,一些专业银行已开始撤并没有储源、亏损的营业网点。
把竞争机制引入金融领域,是交通银行对金融改革最突出的贡献之一。组建之初,金融市场几乎已被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瓜分”完毕。社会上对交行不了解,试营业前三天竟没有一个客户上门。难堪促使交通银行最先改变银行“朝南坐”的一贯作风,主动上门宣传、上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康华电线电缆厂厂长说,上海交行又给贷款,又帮助管理,如此热情的服务我们从来没见过。大庆分行从成立至今,一直实行节假日、中午不休息制度,全年365天,每天坚持对外营业9个半小时。真诚的服务,良好的信誉,为交行赢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客户。
向规范化迈进
国家为了搞好交通银行这块金融改革试验田,规定中央银行不对交行提供资金,交行不包企业资金供应,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结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国家放了权,交行怎样用好这个权?他们的回答是:自觉服从金融监管,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努力向规范化的商业银行迈进。
1988年,交行率先实行资产负债管理,通过不断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保持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合理协调。随后,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交行重新设计了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增加了对资本充足率、贷款质量、经营收益情况的考核。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建立,为交行取得丰硕的经营业绩成果奠定了良好基础。10年来,交通银行的资产总额达3978亿元,年均增长40%;累计实现利润近400亿元,分配股利128亿元。资产收益率和人均创利水平都在国内银行同业中名列前茅。资本充足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各项指标均符合人民银行的监管规定。1992年,世界银行对交行进行风险稽核,得出了满意的结论。去年,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穆迪公司给予交行与我国国家信用级别相等的信用级别,标准普尔公司对交行的财务评级在我国银行同业中为最高。交通银行已被公认为全世界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大银行之一。
近几年,国内一些银行常常受到逾期、呆滞、呆帐贷款居高不下的困扰,而交行的情况则要好得多,杭州分行自1988年成立竟连续5年无逾期贷款、无呆滞贷款、无坏帐损失、无欠息,至今呆帐率只有0.17%。昆明分行的不良资产为全省金融系统最低,仅占1.11%。这是交通银行认真吸取国际、国内重大金融风险的教训,坚持稳健、谨慎经营,科学运作管理的结果。从1987年开始,交行就建立了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中心的风险防范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因市场经济发展和所有制形式多元化给银行带来的潜在经营风险。
交通银行组建之初,实行的是多级法人体制,即总行和下属分支行各为独立法人,分别独立承担民事和经济责任,这在当时对赢得地方政府和当地股东的支持,促进业务拓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的弊端是经营管理分散,行政干预严重,不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不利于交行发挥整体优势走规范化商业银行的道路,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也越来越不适应。于是,交行于1994年实行了法人体制的改革,通过“换股”形式将分散在各分支行的股份统一集中到总行,对股东实行同股同利、同股同权,完成了由多个法人向单一法人体制的转变,从而奠定了交行比较规范的体制基础,为交行加快与国际接轨,实行规范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换股”的成功,一个法人体制的确立,为其他商业银行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示范。此后,广东发展银行也进行了“换股”,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亦相继宣布实行统一法人体制。
悠悠岁月,交通银行在金融改革试验田上已勤奋耕耘了10年。对交行这些年来的成就,行长王明权并不感到满足。相反,在他的心头,却埋着更多的沉重: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使交行再次面临着新的挑战。努力创办质量优良、利润增长、运作高效、人员精干、手段先进、服务一流的具有国际经营管理水平的规范化商业银行,已成为交通银行的新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