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矿工鼓乐云冈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6
第4版(副刊)
专栏:

  矿工鼓乐云冈来
帅政
新年伊始,一支由40多位煤矿工人组成的鼓乐艺术团,从闻名中外的云冈石窟脚下的大同煤矿走出,活跃于长城内外的城乡之间。他们的鼓乐艺术继承了清代流传于大同地区的云胜锣鼓的艺术风格,铿锵激越,浑厚凝重,深受北方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云胜”原名得胜锣鼓,起源于大同北40公里的得胜口一带。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云胜锣鼓便是迎送将士、鼓舞士气、歌颂英雄的主要形式。到了清代,大同地区的“云胜锣鼓队”就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信使进京为外国人进行表演。云胜锣鼓的演奏队伍可大可小,小者十多人,大者百人左右。乐器为大鼓、锣、铙、钹等。演奏人员身穿彩衣,手击锣鼓,通过“金龙戏水”、“风摆细浪”、“夜静摇铃”等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和“二龙出水”、“八字扇面”、“一字长蛇”、“丹凤朝阳”等队形变幻,充分体现出它的演奏特点:急如狂涛骇浪,缓若涓涓细流;重比劈雷闪电,轻似喃喃耳语,使人感到鼓曲刚柔相济、节奏欢快、轻重有秩、层次分明,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山西是锣鼓之乡,南有威风锣鼓,中部有太原锣鼓,北有云胜锣鼓。特别是这几年,为满足职工自娱自乐的文化需求和宣传企业形象,连不少煤矿也都建立了锣鼓表演队。可惜美中亦有不足:清一色的威风锣鼓,敲打出的是同一套激昂而娴熟的鼓点路数,往往令人难以分出彼此与高下,过瘾之后总觉意犹未尽。大同矿务局晋华宫矿劳动服务公司工会主席李霖祥不甘随大流,便想到了因演技难度太大而濒临失传的云胜锣鼓,决心建立一支有地方特色的锣鼓队。于是,大同市一位几十年醉心于研究整理云胜锣鼓的民间艺术家邢明轩,便被请进了煤矿的“山门”;40多名煤矿男女职工便用他们抓惯了锅碗瓢盆、针头线脑、煤锹撬棒的手,敲响了金锣彩鼓。
云胜锣鼓比其他锣鼓多500多个鼓点,并要通过鼓点与阵形的变化将复杂跌宕的剧情表现出来,难度很大。为了攻下难关,鼓乐艺术团的队员们每天从清晨6时练到晚上9时半,连吃饭时脚步也要踩着鼓点。到目前,这个团可以表演《鼓魂》、《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八仙过海》、《喜相逢》、《丹凤朝阳》等10多个曲目。经老艺术家邢明轩的精心整理后,这些曲目都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今年春节期间,该团在全市“振奋杯”锣鼓大赛中又一举夺得金牌,成为古城大同民间文艺队伍的“领衔主演”。
1994年8月,这支鼓乐艺术团作为中国百里挑一的两家民间艺术团体之一,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式上,该团表演了古典锣鼓套曲《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随着一群身着金盔红袍的英男俊女一双双手臂的迅疾挥动,一阵惊天动地的锣鼓之声响彻青云。参加演出的16个国家400多位技艺精湛的民间艺术家和中国观众为这铿锵激越的鼓声敲得人心沸腾。人们都说,矿工鼓乐团演奏出了煤矿工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