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一次家长会的启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6
第4版(副刊)
专栏:文化谈片

  一次家长会的启发
吴锦才
前不久参加一次家长会,听校长在会上讲了一件颇有启发的事情。电视台到学校来了解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情况,有两个回答令人出乎意料:一是小学生们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抱怨没有健康的书可读;第二,小学生们也不喜欢看日本卡通书,认为那些东西乱七八糟的,有什么可看的呀!
这次调查问了较多的学生。我听了后也感到吃惊。因为好长一段时间里,老是听见忧心忡忡的人疾呼,儿童没有适合的东西读。当然,这些话几乎都是大人在说。儿童们自己怎么看,却没有多少大人去细致地调查一下。
对儿童读物的抱怨之声最烈的这几年,正是我的儿子从幼儿园小童渐渐长大进入小学的几年。现在为人之父,不光要让儿子吃饱吃好,更要让儿子有好书读、有好节目看。我当然要关心这个市场,当然要经常去逛逛书店的儿童读物柜台。每一次差不多都感到,那种抱怨之声似乎不尽然。儿童书赚钱,这个道理,书业人士谁都懂。因此,所有的书店差不多都拿很大的店面卖儿童书。以我的观感,给小孩读的中外名著普及本很多,中国自创的连环画很多,我们这代父母读过的五六十年代流行的传统读物,也很多。为什么这些读物品种很多?一句话,是竞争环境带来了丰富和繁荣。
竞争环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要千方百计适应需求者的想法。儿童读物是什么人关心?一是小童,二是家长。出版社要赚这份钱,就必得正确估量家长们的选书水准,正确估量儿童们的读书兴趣。对大形势作判断,主要是判断现在家长们文明的水平。如今真的有许多家长们觉得日本卡通书有趣,觉得外国书比中国书好吗?不尽然。根据这种判断,我觉得出版社对儿童读物的估计基本上是准确的,至少是我这样的家长,从来没有觉得这方面有什么“粮荒”,每次逛儿童书柜,倒是由衷地感叹自己小时候正处在“文革”的那些年代,读过什么正经书?那才是真正的“粮荒”!
附带要说的是,竞争时代的出版物,不能不考虑市场的因素。因此,在作结论前去市场逛逛,并与小摊贩们聊一聊,看来很有必要。例如,大家都根据柜台上摆着的书看市场走向。实际上,柜上摆的书,并不一定能体现真正的大趋势。什么书摆放的时间长?好卖的书,摆几天就出手,再加上我国书店本钱小,难以长期存书,畅销书大都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失去踪迹,这样,只有卖不掉的书,才天天在柜台上摆着。有书店小老板苦笑曰:卖书卖上几年,最后只留下一堆卖不掉的书。这可谓经验之谈。经常逛书店的同志,不难注意到这种滞销书的“连续性”。日本漫画书在许多书店天天摆着,不一定表示它们卖得很欢,就是这个道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