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国情调查的重大收获——国家统计局工交统计司司长李启明谈“三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4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国情调查的重大收获
——国家统计局工交统计司司长李启明谈“三普”
本报记者朱剑红
建国以来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简称“三普”),有500余万人参与,历时一年,现已大功告成。这笔宝贵的原始资料信息,为人们认识我国工业现状提供了什么样有价值的内容呢?对今后我国工业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司长、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启明。
这次工业普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李启明司长认为,是基本查清了我国工业的实际情况,这5亿多笔信息可为中国工业的定量分析、为各级政府及企业经营者的宏观微观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这次普查由于采取了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措施,做到了国有企业搞“细”、乡镇企业搞“准”、三资企业搞“全”的要求。
从国有企业的情况看,由于这次普查设置了350多个指标,取得的资料比非普查年份详细得多,对于准确把握国有工业的状况,实现国有企业资产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等,提供了制定可操作措施的基础。这次普查对乡镇工业实行了逐个清查核实的办法,普查的结果乡镇工业企业单位数比上年减少了1/3,产值压缩了近40%,据各方面的反映,这些数据是符合实际的,有利于合理评价乡镇企业发展的状况,做好其发展规划。经过普查,三资企业个数比上年增加了近一倍,其中大多数属于以往漏统的。此外,这次普查第一次对三资企业的资产构成、人员情况、设备技术状况、产品销售、上缴税金、外汇平衡、收益分配等指标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反映,这对于调整我国今后吸引外资的投资方向和合作领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次普查在哪些问题上有重大或是深入的发现呢?李启明说,有一个问题人们议论很多,即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过去我们知道盲目建设造成了部分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一些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但缺乏较准确的定量分析。这次工业普查找到了生产能力利用状况的量化数据,把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严重利用不足的问题搞清楚了。据对9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普查,有一半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像家用洗衣机、内燃机、金属切削机床、汽车、复印机、彩电、录像机、微波炉、空调器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都在一半以下。过去市场供应较紧缺的原材料产品,如钢材生产能力利用率仅62%,铜、盐酸、硫酸、机制纸等生产能力利用率也仅在80%左右。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现在也可以利用普查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国家统计局正就这一问题结合结构调整问题展开专题研究。
李启明还谈到,过去普遍认为,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基础工业的严重制约,这次调查说明,从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及一些产品的生产、销售、库存以及进出口看,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具备了支持工业生产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稳定快速发展的能力。
对于人们所关心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第三次工业普查能提供哪些帮助呢?李启明说,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财物状况、劳动情况、科技开发、主要工业产品销售收支情况等资料,研究国有资产分布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资产负债结构、国有企业负担状况,从而研究结构调整问题。同时通过研究近年来国有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对其经营动机、经营效率的影响,探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宏观政策取向问题;二是通过主要工业产品产销存、生产能力等普查资料,研究国有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以及国有工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发展的行业定位问题;三是通过利用工业生产设备新旧程度、技术状况等普查资料,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增强国有工业的经济实力提供决策依据。
关于引进外资问题,这次普查也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李启明说,从1995年的情况看,全国有三资企业5万家,论个数不及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10%,但占现产值的比重近20%,利润总额的24.5%,利税总额的15.7%。外资在地域和行业投向上存在着一些问题,1995年外商实际投资额中,87%分布在东部沿海十省市,西北五省不到1%。从行业分布看,主要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纺织业、服装业、食品加工业等,在一些行业已逐步形成控制和准控制的局面。这些行业的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普遍高于全国工业的平均亏损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