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电视文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3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学习六中全会《决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

  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电视文艺
仲呈祥
电视文艺因传播手段的快捷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其它文艺门类难以替代的作用;电视文艺工作者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肩负的特殊的社会职责和神圣的时代使命。
作为一名当代中国的电视文艺工作者,我反复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倍感亲切,深受鼓舞。《决议》指出: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众所周知,电视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覆盖面最广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与文学艺术结缘,产生出品种繁多的电视文艺,如电视剧、电视戏曲、电视曲艺、电视舞蹈、电视音乐、电视美术、电视小品、电视综艺晚会和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电视报告文学等等。这不仅令年轻的电视文艺向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各种门类的宝库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以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美学品格和风格样式,拓展了表现生活的时空领域,为社会主义荧屏添了姿、加了彩;而且还使电视文艺凭借着现代化传媒的优势,深入亿万寻常百姓家,参与到振兴乃至挽救那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同程度处于困境的文艺门类的实践中去,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近十余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电视事业获得了超乎人们预料的迅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视文艺正在逐步趋向成熟,已经成为整个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考察和研究近十余年的中国文化建设史和文明发展史,决不可忽视这期间中国电视文艺崛起的历史,否则,便只能是一部残缺的和不完整的文化建设史和文明发展史。电视文艺,又因其与电视新闻的血缘联系,加之群众性的广泛和传播手段的快捷,而在及时审美地反映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现实生活、迅疾艺术地表达人民群众的心声方面具有其他文艺门类不可替代的优势,因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别的文艺门类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今中国,遍布大江南北的900余座各级无线电视台、千余座各级有线电视台和进入社会与家庭的2.8亿台电视机组成的庞大传播网络,使电视文艺的观众日常拥有量达到了8亿左右。中国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世界上电视文艺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一部如《三国演义》、《英雄无悔》这样的产生轰动性社会效应的电视剧,一台如《春节文艺晚会》、《光明赞》这样的造成万人空巷的电视综艺节目,其观众的拥有量当以数亿计。这确是书籍文艺和其他传媒形式的文艺绝难企及的。惟其如此,电视文艺节目的思想内涵、文化品位和审美格调究竟如何,就显得极为重要。思想内涵深、文化品位高、审美格调健康的节目,作用于广大观众的鉴赏心理,即产生正面效应,培养一种高文明程度的深邃、沉稳、坚毅、高雅、幽默的社会文化形态,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反之,则产生负面效应,造就一种低文明程度的浅薄、浮躁、媚俗、油滑的社会欣赏陋习,从而有悖于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学习《决议》,电视文艺工作者理应从战略高度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肩负的特殊的社会职责和神圣的时代使命。
电视文艺创作切实树立精品意识,真正实施精品战略的任务刻不容缓,而电视文艺创作要多出精品,在坚持民族化的同时还必须坚持大众化。
《决议》指出:“繁荣文学艺术,首要任务是多出优秀作品。”要“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在文学艺术各门类中,努力创作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统一,具有强烈吸引力感染力,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带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全面繁荣。”这对于产量激增、数量颇大的电视文艺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文艺,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历来是以质取胜的。一部曹雪芹的《红楼梦》,其影响和价值都远胜于多部各种各样的《续〈红楼梦〉》的总和。一部像《西部警察》这样的优秀电视剧,其影响和价值也远远超过了数十部同类题材的平庸之作。平庸之作既浪费人力财力,又浪费观众宝贵的时光。毋庸讳言,如今荧屏上的电视文艺节目,思想性艺术性统一的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精品数量还太少;而数量不少的平庸之作却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乃至淹没了某些精品,影响了荧屏艺术的整体形象。与其不断重复地播出多部平庸之作,倒不如反复重播优秀作品效益更佳。所以,在电视文艺创作中切实树立精品意识,真正实施精品战略,已经刻不容缓。
电视文艺创作要多出精品,就必须坚持民族化。只有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吸取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创造出真正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电视文艺。电视文艺的民族化,既要求将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与当今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和新鲜思维成果相融合,又要求将民族的传统文学艺术与当今现代化的电视传媒手段和审美表现技巧相结合,还要求积极吸收外国各民族优秀文化中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用东西并加以整合。只有继承而无创新不是对民族文化的真正弘扬;鄙薄和抛弃民族优秀文化更没有出路。江泽民总书记精辟阐述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国家要独立,不仅政治上、经济上要独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反映中国人民创造自己新生活的进程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立身之本。只有首先赢得中国人民的喜爱,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才能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在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和电视文艺“星光奖”评选出来的精品佳作,正是坚持民族化结出的丰硕成果。
电视文艺创作要多出精品,还必须坚持大众化。电视文艺是一门大众化的文艺。生机勃勃的中国电视文艺发展历史,既融入了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又汇进了亿万观众的关注与支持。电视传媒因其最具活力,所以理应承载最具社会意义的大众文艺。电视文艺的大众化,就是要求充分、准确、生动地表现人民群众的理想、追求和思想、感情,内容要贴近大众生活实际,形式要符合大众审美习惯。这就要求电视文艺工作者务必努力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从而在所创造的荧屏艺术形象中为民立言,讴歌英雄时代,灌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鞭挞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推动历史前进。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心连心艺术团”深入西柏坡、延安等地慰问演出的优秀节目,就体现了中国电视文艺的大众化方向。这里,须强调指出,大众化决不是低俗化,更不是媚俗化。任何精神生产在生产自身的同时都在生产自己的欣赏对象。电视文艺面对多层次的大众需求,既应有适应不同欣赏层面需求进行创作的观念,更应有在适应中注重提高的自觉意识,即为了提高去适应,适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要防止那种一味消极地适应,因为消极适应的后果必然是强化了大众审美情趣中尚存的那些落后的不健康的因素,势必反过来刺激生产品位更低劣的电视文艺节目。这种精神生产与文化消费之间的恶性循环的教训,极为深刻,应当引以为戒。
积极开展健康的科学的电视文艺评论是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荧屏的当务之急。
《决议》还指出:“要积极开展健康的文艺评论,发挥文艺评论的正确引导作用。那种淡漠‘二为’方向、远离群众实践的倾向,那种迎合低级趣味、‘一切向钱看’的倾向,那种鄙薄革命文艺传统、推崇腐朽文艺思潮的倾向,都是错误的,应该坚决反对。”积极开展健康的科学的电视文艺评论,是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荧屏的当务之急。
应当看到,与文学艺术的其他门类相比,年轻的电视文艺虽然创作之翼发展迅猛,但评论之翼却显得软弱无力。这种评论滞后于创作、两翼不能齐飞的不平衡状况,已严重影响着电视文艺的进一步健康繁荣。从对电视文艺各个门类独特的创作规律、美学品格的理论研究,到对优秀作品的推荐评介、对错误创作倾向的批评匡正,再到对诸如“中国电视文艺发展史”、“中国电视文艺美学”这样的新兴学科领域的学术专著的撰写出版,有的薄弱,有的至今还是空白。电视文艺理论研究和评论的队伍建设也亟待加强,以改变目前尚存的那种基本上是各自为战、散兵游勇的现状。
还应当看到,在扩大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电视文艺,一方面固然需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另一方面也需要抵制腐朽思想的渗透,清除文化垃圾。尤其是面对电视机数量的激增、家庭录像机和VCD机的普及、卫星传播和接收技术设备的发展以及各种激光视盘的大量出现,这一切都意味着电视荧屏这块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的竞争加剧。为了积极吸取人类文明中先进、科学、有益的东西,坚决抵制西方落后、腐朽、有害的东西,以保持中国电视文艺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民族特色,从而在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力和抵制殖民文化侵蚀方面,在以自己的精品佳作丰富人类文明方面作出更大贡献,我们必须花气力、下功夫开展好健康的科学的电视文艺评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