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凝望雕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3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作家笔记

  凝望雕像
周大新
当大团的乌云携着冰冷的风雨朝我们乘坐的汽车扑来,氧气的稀薄使得我的呼吸更加困难时,我意识到车子已近唐古拉山口,前边就是我渴望看到的西藏的土地——藏北草原了。
这是1996年的7月,西行中的我正坐在一辆大巴车里。
车子吃力地拨开风雨,在曲折盘旋的青藏公路上艰难地前进着;风声雨雾里,一座巨大的军人雕像渐渐出现在我的眼里。
我的精神一振。
那是一个持枪的战士,在风雨中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的青藏公路,盯着朝他驶近了的汽车和汽车上的我们,盯着连绵的群山和群山远处的天空。
车在雕像前停下,我下车对他凝望。
他那粗糙的面孔上,浮现着一种柔和的温情,似乎在向每一个走过青藏线最高点的路人表示着亲切的问候。他那奇大的双眸里,有一丝淡淡的笑容,极像是在鼓励着面前的行人:不用担心,你一定会抵达你的目的地!他那紧抿着的双唇间闪现出一缕坚毅,仿佛是在向行人们担保:只要我站在这里,什么危险都不可能发生。我倏然间明白,一座好的雕像,虽然固定的只是人一瞬间的神态,但却可以让看见他的人,生出无数的猜想来,这就像一本好书,会让人产生很多美好的联想。
我注意到他的胳膊上被过往的藏族同胞披上了黄色的经幡。看来,这个战斗在青藏线上的通信兵、汽车兵、管线兵的代表,在藏族同胞眼里,已经是平安的象征;他那花岗岩的躯体,已经变得轻柔可触,成为可以为人们提供保护的“神灵”了。
沉重的石质的雕像,可以转换成一种轻盈的精神的东西。
我忽然意识到,人类学会雕像并不是无缘无故,人类是用这种方法,来提供观察自己的范本,来寄托自己寻求保护的愿望,来记录自己当下的生存境况,来表达自己想要抒发的感情。
雕像是人完成的,但反过来又可以对人自身发生影响。
那一刻,我对这个军人雕像的作者生出了一种深深的敬意。
会雕像的人多么幸运!
当重又上车和雕像挥别时,我忽然想到,作家其实也是一种雕像制作者,只不过作家雕像时不用雕刀而用笔。作家用笔雕出的雕像虽不能立在路边立在庙宇立在殿堂立在广场上,但却可以活在人们的心里。活在人们心里的雕像不是也好?不是可以保存得更加久长?贾宝玉和宋江这些由作家完成的雕像,不是已经在人们心里保存许多个年月了?
既然作家可以雕像,那生活在世纪交替时代的吾辈作家,面对我国人民在改革开放旗帜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面对世界人民在和平发展口号下建设新生活的努力,面对整个人类改善自己生存环境的共同行动,当然应该挥起笔来,去雕塑出崭新的文学形象,以使文学的人物画廊更加五彩缤纷。
去雕塑出一个少女,使她比简·爱、比苔丝、比林黛玉更让人们喜欢。
去雕塑出一个少妇,使她的命运比包法利夫人、比安娜·卡列尼娜、比爱米丽、比窦娥更能拨动人们的心弦。
去雕塑出一个男子汉,使他比加缪笔下的莫尔索、比肖洛霍夫笔下的葛利高里、比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比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更让人们惊叹。
去雕塑出一个老人,使他比海明威笔下那个打鱼的桑提阿果老汉、比雨果笔下的冉阿让、比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更让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
许多年后,当人们看到我们这一代作家完成的崭新雕像时,他们一定会惊呼:哦,那是一个多么辉煌而伟大的年代!
汽车继续向西藏的腹地进发,唐古拉山口的那座雕像离我也越来越远,但在那一刻关于雕像的思索,却一直保存在我的记忆里。直到今天,只要一闭上眼睛,我还能在记忆里找到那尊雕像,找到当时涌起的那个愿望:完成一座文学雕像,以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