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鸡尾酒”的奇迹——访美国华裔艾滋病专家何大一博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3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鸡尾酒”的奇迹
——访美国华裔艾滋病专家何大一博士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周德武
记者如约来到何大一博士领导的阿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当见到何大一时,眼前这位1996年美国《时代》周刊“风云人物”看上去年轻、斯文和儒雅。他今年45岁,自获得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起,在艾滋病研究领域已辛勤耕耘了15年。他的不懈努力,使人们看到了征服这种“不治之症”的曙光。
13岁从台湾来美的何大一,如今依然能说一口不错的汉语。但毕竟中学和大学都是在美国读的,所以在谈到艾滋病专业术语时,他使用汉语明显感到吃力,于是我们在中、英文夹杂中进行交谈。他介绍说,像戴蒙德研究中心这样规模的艾滋病研究机构在全美只有两家,备受医学界关注。《时代》周刊科技记者一直对戴蒙德中心的研究成果进行跟踪报道。该杂志这样评价何大一:“有人制造最多的头条新闻,有人却在创建历史之功。当子孙后代撰写这段历史时,力挽艾滋病狂澜的何大一可能被视为真正的时代英雄。”
何大一的成就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艾滋病研究的方向。他否定了过去认为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先潜伏一段时间后再发作的理论。他的实验证明:艾滋病毒一进入人体就迅速繁殖,对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因此,早期治疗极为重要。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他首创了著名的“鸡尾酒疗法”,即让患者服用由蛋白酶抑制剂和其他多种抗病毒药物调配而成的混合药品,只需两三年时间,艾滋病毒就基本消失。
何大一解释说:虽然“鸡尾酒”说法很形象,但不能完全确切反映它的原理。取“鸡尾酒”这个名字只是表明疗程的混合性质。这种混合药物疗法是建立在对艾滋病的基础研究之上的。在何大一领导下,戴蒙德中心对艾滋病毒复制的速度及其在人体内存活的时间长短等进行量化分析,掌握了可靠数据。而“鸡尾酒疗法”就是根据病毒活动规律,对症下药,从而做到有效灭减病毒。何大一是美国前NBA职业篮球明星约翰逊的主治医生。约翰逊于1991年11月宣布感染艾滋病毒后,经过何大一的“鸡尾酒疗法”,目前验血已无病毒反应。
面对殊荣,何大一谦虚地说:“这项成就并不属于一个人,而是属于所有艾滋病研究机构和人员。”戴蒙德研究中心1991年正式挂牌时,只有何大一从洛杉矶带来的几个伙伴,现在已近90人,集中了世界最优秀的医学和生物学家,其中来自祖国大陆的就有21人(13人拥有博士学位)。
60年代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的曹韵贞教授,是世界上最早从尿样中发现艾滋病毒的科学家。她从病毒学的角度研究了艾滋病的发病原理,包括传播规律、病毒含量与病情发展的关系,以及治疗后病毒的变化速度等,其研究成果在美国获得专利权。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并取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张林琦,是艾滋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者,他对艾滋病毒在人体内分布状况的研究颇有收获。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并在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金侠,对200多位感染艾滋病毒的妇女进行追踪研究,成果颇丰。从中国西北农业大学毕业的陈志伟,是戴蒙德研究中心培养的首批博士生,他从野生非洲猴体内分离、鉴定出与人体相同的艾滋病毒,证实了人体艾滋病毒起源于猴的假说。正是有这批科学家的帮助,才共同铸就了何大一的成功。
“鸡尾酒疗法”已经把艾滋病打得摇摇欲坠,但这个难以对付的对手还没有被击倒,何大一说。他下一步目标是彻底制服这个“人类杀手”,目前最要紧的是说服一部分病人停止用药,看看病毒是否完全不存在,唯此才能判断是否已经彻底治愈。他说许多患者不愿意停药。但他相信,总有人会乐于配合他的工作。由于目前的疗法费用很高,绝大多数感染者无法承受。何大一的未来目标是开发较廉价的艾滋病疫苗。
谈到中国的艾滋病问题,何大一认为,中国应汲取美国、泰国及印度等国的教训,把重点放在预防上。他特别提到应注意两点:一是每人使用的血样必须进行化验。二是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毒传播原理及预防措施。与美国、非洲和某些亚洲国家的发病率相比,中国目前仍属艾滋病低发区。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的艾滋病毒感染率正快速增长,流行区域不断扩大,如不迅速进行有效的防治,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采访结束时,何大一欣然提笔,为本报写道:“每一位青年人都应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别以为它事不关己,艾滋病毒可是不分国界的。”寥寥数笔,道出了一个沉甸甸的话题。(本报纽约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