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2阅读
  • 0回复

炒新闻和炒导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3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炒新闻和炒导演
向兵
近些年里,自打电影电视和“市场”沾上了关系,影视界稀奇古怪的“新闻”就多了起来。这等新闻和一些不争气的“星”们“偷税漏税”、“罢演”、“假唱”的事同样时常见诸报端。但它们又是不一样的,后者遇到新闻界遮掩躲藏惟恐曝光;前者却生怕新闻界不理天下不知,须知它是由如今影视界里的新行当“宣传策划”者们刻意策划出来的。这精心制造出来的新闻大多是冲着同一个目标“市场”而来的。
眼下,在一些热心于影视界这类“新闻”的报纸上,又冒出了个新话题——“炒导演”。咱中国多少年都是导演中心制,一个影视作品的拍摄,在摄制组里都是导演说了算。过去只听说导演换演员、换摄影、换美工,如今却有导演被“炒了鱿鱼”,这倒是桩新鲜事。先是年轻导演何群被炒,新近又听说中年导演张今标被制片人撤换。二人是在拍电视剧时被“炒”的,二人都是这些年在电影界颇有点成就的导演,前者拍出过《烈火金钢》、《凤凰琴》,后者曾执导过《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刘少奇的四十四天》等获奖影片。照说拍电视要比拍电影相对容易些,何况二人也拍出过一些优秀的电视作品,前些日子悼念邓小平期间中央电视台整天播放的《解放云南》,就是张今标的成功之作。为何如今就不灵了呢?
这些年,电视业迅猛发展,全国已有的数百家省地县各级电视台构成了电视剧的广阔市场,不少投资者看上了这片沃土,纷纷成立影视机构拍摄电视剧,这于繁荣荧屏无疑是件好事。可也有一些投资者压根儿就忘了电视剧生产也应遵守“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宗旨,创作上脱离生活胡编乱造,急功近利制作粗糙,只求拍摄周期越短越好,投资收回越快越好,往往剧本尚未成熟甚至还没成形便开拍了。有的在拍摄中两三天就赶完近一个小时一集的内容,可制片人仍嫌慢,以至拍摄现场不讲机位调度、镜头运用,固定机器拍完了事,还不如照相馆拍照片,人家还讲究个用光什么的。在这样的氛围里演员根本不琢磨戏甚至连剧本都不看一眼,全凭着场外人提词一如演双簧样就上场拍戏。如果有人较真,制片人还振振有词:“眼下谁还像许还山那辈演员那样抠戏,能这样演就不错了!”难怪现在全国每年生产电视剧已达万部(集),可观众仍时常在抱怨好电视剧太少。张今标的被“炒”正发生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刚刚在塞外完成《苏武牧羊》的张今标应邀为某“文化中心”一部描写当代复员军人生活的电视剧担任总导演,他走马上任后发现该剧不少地方偏离主人公退伍创业的积极主题,却围绕他和女青年的私生子大做文章,便提出要对剧本动大手术。而制片人则急着要赶进度,没等剧本改完便拿着提纲找来演员拍开了,责任心太重的总导演从一开始便处在了“不合时宜”的尴尬位置上。因此,合作没多久,张今标便带着制片人一纸总导演“在组工作期间认真负责”的鉴定书,离开了剧组。
“道不同不相谋”,本来事情到此就该完了。可张今标一走,就有人将一篇总导演工作不负责而导致“十佳导演被炒”的“新闻”,抛向从南到北的数家报纸。这时张今标才明白,当初请他做总导演,其实不过是用他那多次获奖的“十佳导演”名声为电视剧的开拍做一层“包装”,如今炒掉他,更是要用“十佳导演”的名衔做噱头制造新闻为电视剧的营销做铺垫。
如此这般,在影视界正大声呼唤精品的今天,这就不仅是张今标们个人的冤屈和悲哀了。一些影视机构视电视市场为肥肉,只想“捞一把就走”,创作上不讲旨趣,制作上不求精良,却挖空心思炮制各种“新闻”进行炒作,以招徕读者影响市场。然而,“狼来了”的故事只能讲一回,旁门左道终非正途。欲想在广阔的电视市场上有所作为,唯有扎扎实实拍出反映时代精神的好作品来。眼下就有此一例,报载两年前上海一家影视机构欲拍一部名为《儿女情长》的电视剧,开拍前创作者广邀文艺、电视界人士反复讨论、修改剧本。长达一年多时间的拍摄中,制作机构无意炒作,却大力支持奚美娟、奇梦石等人在导演黄蜀芹的精心执导下认认真真演戏。一个月前,这部讲述当今上海普通百姓家的生活故事旨在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的电视剧,在上海首播,受到各界观众欢迎,收视率高达47%。北京、东北近十家发行机构闻讯急赴上海竞相购买,以至还发生了偷取购买合同的事。这部投资300多万元的电视剧尚未在全国播出现已获得近一倍的利润。
但愿影视界多点这样的新闻,少点张今标似的悲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