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邓经国——心血铺就老区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8
第4版(要闻)
专栏:中华儿女

  邓经国——心血铺就老区路
本报记者余清楚
当一纸调令将邓经国从南昌调至赣南担任赣州公路分局局长时,他的心情是平静的。赣州地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全国重点扶贫地区。这里群山环抱,东卧武夷,与福建相接;西枕罗霄,与湖南毗邻;南连梅关,与广东相通。交通闭塞,这里便是穷乡僻壤;道路通达,这里就可能成为对外交往的前沿。路,成了脱贫致富的关键之一,邓经国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四十出头的邓经国,是个工作起来不要命的硬汉。他性格坚强,不苟言笑。他的格言是:要么不干,要干就得干出一流。
面对沙石路占全区76%,面对700多公里等外路“超期服役”等待改造,面对严重制约赣南老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瓶颈”,邓经国心急如焚。他积极筹措资金,制定主攻方向,全部身心投入到改造赣南公路的“攻坚战”中。
1996年夏天,赣南烈日当空,持续高温。这种时候,是铺油路的“黄金时间”。寻乌、定南两县,毗邻广东,路基差,弯路多,山路陡,取料难,是赣南公路的“难中难”。修路期间,邓经国不怕辛苦,连续深入工地解决实际困难,有时就干脆住在工地上,面对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与修路大军同吃同住同劳动。他身穿短袖衫,大汗淋漓,晒得黝黑。有时,被汗水浸泡的衣服都来不及换。有一次在施工现场,突遇狂风暴雨,红壤松软,顷刻间,山体滑坡,而邓经国等人就在几米远的地方,职工连说:“好险!好险!”
老邓修路不要命,护路不顾家是出了名的。有时家中有事,妻儿有病,来电话催促他,他也顾不上。在赣南2600多公里省养公路上,哪里路况最差,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修路任务最繁重,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令邓经国欣慰的是,目前,赣州已胜利实现了县县通油路,高级、次高级公路已超过1400公里。赣南正以一流的公路为经济腾飞夯实了基础。
公路养护是一件又苦又累的工作。“经费少、路要好”的矛盾长期制约公路管理部门。如何养护好公路,充分调动广大养路工人积极性,一直是邓经国致力解决的课题之一。邓经国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心依靠改革解难题。2670公里国道、省道,只能修好管好,这是个对革命老区的感情问题,这是个关系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生命线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含糊。于是,邓经国和其他局领导果断决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他们先将分局工程队、机械施工队、设计院等推向市场,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同时在所属18个公路段全面实行内部和公开招标承包及责任承包的养护机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从雨季水毁抢修、正常养护,到公路绿化及文明样板路的建设,均收到明显成效,而且行政开支和浪费大大减少,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邓经国这个实在人,办实事,不怕苦。他说,为公路官一任,修好公路富一方。修公路的,就得和泥土、灰尘、柏油打交道,不能吃苦受累的,干不了公路这一行。赣南因路而得福,大批农副产品沿着宽畅的105国道运往闽粤和港澳。老表富了,心情舒畅了,老邓心里也释然。他说,还要为老表修更多更好的路。
  编者按
在湖南一个偏僻的穷山沟里,有那么一所小学,31年来没收过孩子们一分钱,让山里孩子百分之百入学读书。这就是马安健一手创办的仅有一人任教的复式教育学校——炎陵县鲁坑小学。这里的复式教学受到国家教委高度评价。下期《中华儿女》刊登第七十篇《马安健——痴恋山沟育苗人》。——编者(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