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上海近两年出现一个回国留学人员创办企业的群体。他们的成功实践表明,如今——正是东归创业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8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

  上海近两年出现一个回国留学人员创办企业的群体。他们的成功实践表明,如今——
正是东归创业时
本报记者刘国胜
改革开放后,国门开启,成就了一代学子负笈西行的盛况。如今国力日盛,一批远方学子又引箧东归,以各种形式到祖国各地展现才华,受到党和人民的重视和欢迎。国家教委、人事部在北京、上海、江苏、安徽、辽宁、浙江等地,相继设立了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创造条件,为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提供方便。
政策引路筑巢迎凤
去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讨论时说:“我们要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出国学习和研究的人员回国服务。这方面的工作,上海可以而且应该比其他地方做得更好一些,希望你们为此多创造一些好的经验。”
据了解,我国在海外留学人员有近20万人,从上海出去的就有8万人之多。上海市为广大留学人员学成回国提供了广阔天地和大展宏图的绝好机会。
上海率先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引进海外留学人才的领导管理体制,筹措引进海外人才基金,加大政府推动力等措施。一个吸纳海外留学人才回国服务的工作网络开始形成。他们最早出台了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的若干规定以及出国留学人员投资兴办企业的有关政策。已获得国外永久居留权的留学人员来上海创办享有外商投资企业同等待遇的企业,可以最低注册金1万美元注册(国家现行对外商投资企业注册金规定最低为20万美元)。制定了上海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帮助解决涉及回国留学人员生活所需的有关问题。
与此同时,全市各相关部门也提出扶持留学人员来上海创业或工作的新举措。外商投资服务中心为留学人员企业项目提供咨询和配套服务,给予收费低于华侨、港澳台胞和外商投资项目的优惠;工商部门从减轻留学人员企业负担的实际出发,在留学人员企业注册地点和租借房标准方面,给予变通性的优惠。
上海对人才求贤若渴的一片真情,感染了众多海外学子,勾起了他们生命的回响。到目前为止,已有1.5万余名留学人员到这里寻求发展,创办各类留学人员企业430余家,分布在张江、嘉定、漕河泾和莘莘学子4个创业园区及上海各个角落,形成了一个极有潜力的回国留学人员企业群体。
在专门为留学人员挑选和设立的4个创业园区中,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嘉定创业园区,是市科委和嘉定区政府共同创建的,也是留学人员企业最多的一个园区,截至去年底,已有60多家留学人员注册企业。园区建造了8000平方米厂房、4000平方米的产业大楼和设施一流的宾馆。已落实了100万元科技发展基金,作为支持留学人员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低息贷款;还设立了20万元奖励基金,以奖励有贡献的留学人员。该园区负责人马以良说:“我们将以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政策和扶持措施,为海外学子创办企业创造条件,并提供一条龙服务。”
牵线搭桥向外拓展
在上海的留学人员企业中,多数是从事信息咨询、高科技产品开发、国际贸易和中外法律咨询服务的。他们利用自己在国外所学和掌握的高新技术,以及海外多种渠道,牵线搭桥,引进技术和外资,开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国内一些企业或行业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找到一条新途径。
第一个落户嘉定创业园区的加拿大回国留学生张启华,把自己研制多年的“泰立”智能电话管理系统移植到国内,并做了汉化处理,这项高新技术在几个月内便被国内十几家企业采用。他决定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拿出来,将开发设计和生产的重心,从加拿大转移到中国,使自己创办的上海捷华通讯有限公司迅速壮大起来。张启华说,国外的高新技术发展很快,他至少每半年就要出去一趟,否则就会被更新的技术落下。
当留美博士冯进安得知小于0.1PPB的测氧仪是我国多年来未能攻克的难题时,便同已在美定居的父亲一起潜心搞起研究。现在,他们研制生产的OX—11型测氧仪已成功地应用在秦山核电站、南通华能电厂、上海石洞口电厂和其他许多企业。这不仅使国家节省大量外汇,而且还为许多企业更新设备创造了条件。
扎根于创业园区的留学人员企业群体,是活跃在大上海的一支新生力量。这支生力军以其独特的优势,填补了国内科技等领域内的一些空白,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吸纳人才为我所用
上海回国留学人员企业群体在自身的发展壮大中,不仅将他们的学识、技术、资金、对外联系渠道、国外客户等,一体引进了上海,而且还直接为上海创造了财富,增加了国家税收,提供了就业岗位。
为什么上海留学人员工作搞得这样好?首要的一条是对人才的重视。上海市人事局黄耀文局长说,上海要大发展,必须首先加速构筑人才资源高地,使之成为国内外优秀人才的集散地。如今,留学人员已经成了这座大都市吸纳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吸纳高层次人才,他们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有益活动。市里的领导亲自过问引进海外留学人才的事宜。市委副书记陈至立同志曾两次深入到嘉定创业园区,亲自指导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的工作,并同回国留学人员谈话。上海先后4次派员参加国家组团赴欧、美、加招聘留学人员。由市政府派出的工作团在美国9个城市举行了10次慰问招聘座谈会,通过家访等方式与1500多名留学人员进行了沟通。上海市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与留学人员相对集中的国家的我国使馆建立了密切联系,使在外留学人员来沪工作或创业有了专门的通道。
把握政策的灵活性,是上海的又一特点。上海市大胆地创造性地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对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和创业,起了关键作用。上海市自1992年起率先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出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的配套政策,发挥了良好效应。现在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由已获得国外博士、硕士学位为主体,持有国外长期或永久居留权(即持国外绿卡)的出国留学人员回国来上海办企业的群体,并以平均每月10家左右的速度递增。
回国留学人员把为他们提供方便的留学人员服务中心视为自己的家,从中体验到了祖国的温暖。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回国留学人员谈到这一点。他们说,身在国外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家”的内涵。上海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人员不多,他们以服务为己任,真正做到以亲人的姿态来为众多留学人员办实事,令人感动。这也是上海留学人员工作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