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拥有人才就拥有明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8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经营之道

  拥有人才就拥有明天
董学清
“人才是企业的基石,拥有人才就拥有明天。”这是山东潍坊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新华常说的一句话。
早在70年代末,我国的人事调配还是在高度计划中进行的时候,华光就把眼光转向市场,开始有偿引进人才,成为国内最早实行公开招聘的企业之一。仅1984年至1986年的三年间,他们就花200多万元“买”了140多名大学毕业生。
从1982年以来,华光引进人才逐渐步入正规化、制度化,先后制订了包括为引进人才提供高标准住房、数千至上万元的安家费,以及晋级提职等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组织起几个常设的人才招聘小组,除每年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一次招聘活动外,还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广罗人才。同时公司每年拿出近百万元经费,选送优秀职工到大专院校定向培养,选送技术骨干到大学或国外攻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培养自己的高层次人才。
尊重人才,大胆使用人才,让人才早日成“材”,在华光蔚成风气。在华光,住房最好的是青年人才,收入最高的是青年人才,荣誉最多的还是青年人才。1996年,整个公司人均收入7200元,科研人员的年均收入突破了2万元。全公司年收入超过3万元的有100多人,都是科研人员和一线销售人员。
华光不计一时得失的人才观,格外令人称道。1988年毕业的刘彬,被公司选送到一家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毕业时,小刘要求留在北京一所著名高校工作,许多人不同意:“我们花了这么多钱培养了他,不能让他就这样跑了!”王新华认为,像刘彬这样的高层次人才,企业暂时不可能提供相应的舞台,而置身高校这一专业的前沿阵地,对国家、个人和企业,都会受益更大。实践证明王新华的见解是对的。华光近年来的两项重大科研成果都是通过刘彬牵线搭桥促成的。
正是靠着人才优势,华光在高科技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先是研制出华光电子出版系统,使中国汉字信息处理和电子出版技术产生了历史性飞跃,又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国产化程控交换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