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谈政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9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谈政绩
郝建生
政绩是干部德才素质在工作实践中的综合体现。“凭政绩用干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原则。但是,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出现了偏差和扭曲。
一是重物质,轻精神。有的领导把精神文明建设看作是软指标,软政绩,“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二是重“显绩”,轻“潜绩”。有些干部专干“显山露水”的事,对那些“短、平、快”、本届任期能见效的事乐意干,而对“后人乘凉”的事没兴趣,于是盲目争资金、上项目、扩规模、铺摊子、拼设备、拼积累,追求“轰动效应”,却不顾长远效益怎样、后果如何。有的甚至对本地的自然资源搞破坏性的开发。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却给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三是重局部,轻全局。凡事以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为重,缺乏全局思想;只顾“一枝独秀”,不管他人祸福。为追求自身效益,不惜以邻为壑,甚至对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的行为也加以保护。
四是制造虚假政绩。有的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热衷于报上有名,电台有声,电视有影,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个人影响。有的报喜不报忧,制造假数字、假典型、假经验、假政绩,以求升迁。
五是避难就易,难出政绩的地方不愿去,不能出“效果”的工作不愿干,不是穷则思变,而是穷则思走。
某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之所以出现偏差,走入误区,首先是因为党性不强,个人主义严重。其次是目前考核干部政绩的方法和手段还不够完善,给一些动机不纯的人提供了投机钻营的机会,导致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错误倾向。第三,是一些上级领导部门官僚主义,监督不力,用人失察。有的领导干部自身就好大喜功。“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你要啥我有啥,你听啥我报啥,“上边要,下边报,准不准,天知道”,这就助长了虚报浮夸现象的蔓延。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对每个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正确使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尽职尽责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键是要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都应当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合理地确定考绩的内容,不断改进考察方法。在考察中,要处理好个人政绩与集体政绩、现实成果与长远发展、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主观努力与客观环境的关系,既要看干部主观努力的程度,又要看客观条件的优劣,分清哪些是主观努力的结果,哪些是客观环境的影响。尤其要正确地区分什么是实绩,什么是虚绩,坚决防止和反对弄虚作假。对投机取巧、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和地位的人,要视情节轻重,该批评的批评,该降免的降免,该绳之以党纪的要绳之以党纪,以形成老实人不会吃亏,不老实的人不会占便宜,有实绩的人不会被埋没,投机钻营、弄虚作假的人不会被重用的良好工作环境和舆论氛围,真正树立起求真务实的导向、干事创业的导向和公正用人的导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