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奉献精品服务人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9
第5版(专页)
专栏:

  奉献精品服务人民
广电部电影局副局长王庚年
去年3月的长沙全国电影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电影“九五五○”工程,以精品为突破口,带动电影事业的全面繁荣。
一年间,电影工作者将注意力集中到出精品上,共摄制完成故事影片110部,推出以《大转折》、《红河谷》、《离开雷锋的日子》、《夫唱妻和》四部影片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题材逐步拓宽,风格日趋多样。以时间分,反映现实的影片70部,约占总数的63%;以题材分,重大革命历史、英模人物、工业、农村、城市、少数民族、教育、环保、儿童、部队等都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仅题材广泛,而且在每一类型题材的影片中,艺术上也有不少创新和拓展。重大历史题材的《大转折》,场面恢宏,许多镜头在世界战争影片中堪称经典;历史题材新片《红河谷》在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方面做了成功探索;一般现实题材的《离开雷锋的日子》,兼有城市、农村、军队几方面内容,其实质又是一部伦理片;轻喜剧《夫唱妻和》是广大观众久违了的一种风格式样。人民需要喜剧,因而大力扶持、创作为广大观众所喜爱的喜剧影片是电影主管部门和电影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反映农村生活的西影厂的《一棵树》、长影厂的《喜莲》、天津厂的《男婚女嫁》,反映都市题材影片的珠影的《军嫂》、上影厂的《紧急救助》,或体现中华民族勤劳智慧、不向困难低头、勇敢追求美好生活的民族性格,或折射这样一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当然存在着困难、矛盾和冲突,存在着假、恶、丑,但发展、谅解、互助和真、善、美才是生活的主流和本质,这使’96电影呈现出多姿多采的态势。
“长沙会议”提出实施“精品战略”,一年来“精品意识”深入人心。1996年的影片在总体质量提高的基础上,一批优秀影片如《大转折》、《红河谷》、《一棵树》等都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上作了可贵的探索,初步显现出一种“精品品格”。这些影片除了投资之外,不论其思想艺术水平还是技术制作,都不逊色于引进的某些所谓的“大片”,而且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独特韵味。
一部电影作品若想流传久远,最需要的是立得住的艺术形象。电影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应有独特的代表人物和银幕形象。这些优秀作品在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作了可喜的尝试。
1996年只是“九五五○”工程的开局年,电影工作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只是为今后几年打下了一个基础。1996年出了一些优秀影片,但与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相比,优秀影片还显得太少,提高影片创作的整体水平,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在新的一年,电影工作者应进一步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精神,落实长沙会议提出的繁荣电影的各项措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实施“九五五○”工程,力争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奉献社会,奉献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