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印第安人写春秋——厄瓜多尔纪行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0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印第安人写春秋——厄瓜多尔纪行之二
陈特安张文英
偌大的地球,谁能准确地在它的腰部划一道分界线来区分南北半球呢?这在古代是件难以想象的事。但据说在七八百年前基多王国的印第安人就办到了。
主人告诉我们,相传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古时由亚洲经白令海峡陆续进入美洲大陆的。位于皮钦查火山脚下、海拔2800多米的基多城,是一座古老的印第安人城市。勤劳、勇敢的印第安人世世代代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他们不仅创造了相当发达的农业、手工业,而且还创立了十进位的计数法、度量衡制、结绳记事和文字。更令人赞叹的是,他们凭借丰富的天文知识创造了自己的历法,还基本上确定了赤道线的方位。
我们参观了位于加拉加利新赤道纪念碑东北侧的“太阳之路”博物馆。它与新赤道纪念碑近在咫尺。在这座仅有几间印第安人草屋的小型博物馆里,我们见到了古印第安人用于观察研究太阳活动的圆形无顶建筑。博物馆主任贝拉先生热情地给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他指着圆形无顶建筑说,古印第安人根据阳光照射到这个建筑物内外产生的阴影,分析和记录太阳的活动。他们发现,每年3月21日和9月23日正午,圆形无顶建筑内外阳光直射,阴影全无。这时昼夜时间相等。据此,他们推测这正是太阳从南向北和从北向南两度“回归”赤道的时间,并最后认定基多城北卡央贝一带是太阳一年两度跨越南北半球时“经过”的地方。印第安人将太阳“经过”的地带称为“印第尼安”,意即“太阳之路”,并在此设立了标记。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古印第安人的这一伟大发现,至1736年以后,得到法国和西班牙科学家组成的测地团的证实。他们经过几年的勘测之后,惊奇地发现:印第安人在卡央贝一带即“太阳之路”立标之处,恰好是赤道线经过的地方。经厄瓜多尔、法国和西班牙科学家正式测定了赤道的方位后,厄瓜多尔政府于1936年在离古代印第安人立标不远处,即今基多城北皮钦查省安东尼奥村建立一座赤道纪念碑。随后,经反复测定,又在其以南五公里处建立新赤道纪念碑。这既是为赤道线立标,又是对古代印第安人把地球等分为二的聪明才智的敬佩和颂扬。
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殖民地时期,印第安人对基多文明也作出独特的贡献。今天,被联合国宣布为“人类的文化遗产”的基多古城,正是当年挣扎在殖民统治桎梏下的印第安人、印欧混血人种和黑人智慧的结晶。
基多一直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基多古城犹如一部生动的编年史,记录了安第斯山区的人世沧桑,成了反映拉丁美洲印第安文化发展的艺术宝库。我们漫步在基多街头,看到了众多耸立于楼群之中壮观的教堂和修道院。据介绍,耶稣会教堂是拉丁美洲一所最古老的教堂;圣克拉拉教堂、贝莱教堂、梅塞德修道院和圣阿古斯丁修道院,都是16、17世纪的著名建筑。孔巴尼亚大教堂建于1722—1765年间,被誉为美洲巴罗克式建筑艺术的典范,以其巧夺天工的外观设计和内部金碧辉煌的各式雕花、图案而闻名于世。在圣弗朗西斯科教堂、耶稣会教堂等大教堂里,都珍藏着印第安人、欧洲人雕塑和绘画名作、汇集了大量的艺术瑰宝。
早就听说,基多有“美洲的寺院”之称,在宗教建筑艺术上形成了影响扩及整个拉丁美洲的“基多艺术学派”。在走访了基多古城之后,确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
“基多是美洲的雅典,是拉丁美洲的心脏”,主人告诉我们,杰出的艺术家阿里斯蒂德斯·萨托里奥曾以这句话为主题,通过他的名作赞美基多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独创性。的确,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艺术构成了基多文化闪光的部分。这是值得厄瓜多尔人民引以为自豪的。(附图片)
题图为厄瓜多尔“印第尼安”即“太阳之路”博物馆。 本报记者
 陈特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